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5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李鸿章与康有为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材料二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民族主义在一般人心目中,一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其它一切枝节问题似乎均可迎刃而解……所以武昌城内一声炮响,举国风从。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写出一位与顾炎武同一时期、观点相近的知识分子,并概括其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魏源针对“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而提出了什么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鞑虏”指的是什么?民族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见下图)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打倒孔家店"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运动的倡导者们猛烈抨击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揭露儒家学说的危害性。
——高中《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物A、B、C分别是谁?他们属于哪一思想学派?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哪些思想主张?这是哪一位思想家?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抨击反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26题)

4.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词创作于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5.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其中1919、1949、1979和2009年的主题先后是
A.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反帝爱国
B.独立解放——科学发展——反帝爱国——改革开放
C.反帝爱国——独立解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
D.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
6.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A.航海辨别方向
B.天文观测
C.地理研究
D.迷信活动
7.
因为中国的发明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福音真理不再是少数人所专有,而为普通百姓所能学习和理解。马丁路德曾称“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马丁路德称赞的中国的发明应是
A.印刷术
B.指南针
C.丝织术
D.火药
8.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上最具光彩的双子星座,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是迥然不同。对这种区别的形成原因,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两人的文化修养和品味不同所致
B.两人的性格不同所致
C.两人不同的人生观所致
D.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所致
9.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变化来看,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10.
下列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之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
11.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魏源
B.林则徐
C.康有为
D.梁启超
12.
1895年严复在《辟韩》一文中指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1912年严复又认为自古以来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统治中国,在《与熊纯如书》中说到,“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由此可
A.严复从提倡民权走向反对民权
B.严复的思想主张日趋保守落后
C.严复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
D.严复的主张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13.
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A.自强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14.
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再论问题与主义》
15.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B.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C.强调思想启蒙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16.
下图是《海国图志》里的蒸汽机图,它表明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
A.自主创新是民族发展自强之魂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发展资本主义
17.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与文中的“维新党”的观点一致的是
A.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B.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D.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18.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
D.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
19.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拉丁化是一切文字的未来”。表明他们
A.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
B.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
D.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20.
某历史博物馆关于孙中山生平的陈列专栏中有“振兴中华”、“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发展实业”等系列内容。这些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平均主义
B.自由主义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22.
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
A.三民主义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思想
23.
邓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D.戒骄戒躁
24.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三代领导人,以他们为代表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些会议确定下来的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25.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邓小平南方谈话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6.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新中国成立后
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7.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28.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B.华罗庚C.李四光D.袁隆平
29.
20世纪50、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
A.两弹一星
B.985工程
C.星火计划
D.科教兴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