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建瓯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53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转型分别为西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韩毓海合著,韩毓海执笔《人间正道》
材料二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
——穆晓军著《财经简史——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
材料三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有6个,宋朝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10几个增加到46个。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自《渴望生活在宋朝》
(1)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8分)
(2)用史实分析15至18世纪促使西方崛起的原因。(6分)
(3)社会主义的兴起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概括指出其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的实践结果。(4分)
(4)宫崎市定受到哪些史学范式(史观)的影响?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2.单选题(共35题)

2.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
A.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素质B.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渐遭到破坏
C.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D.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
3.
在雅典法律演进进程中有如下记录:公元前621年雅典的《德拉古法典》出现了抽签选举等相关条款;梭伦将改革条文刻在16块白色旋转的木板上,公布于市场;“陶片放逐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僭主政治的复辟。对上述雅典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成文法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 B. 以法律形式体现民主精神与原则
B.梭伦借鉴《十二铜表法》立法经验    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4.
“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承担责任。”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公平和公正
C.谨慎履行契约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
在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中,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是其重要的一步。推动这一演变的主要动力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平民斗争的结果
C.最高统治者的推动D.对外扩张的需要
6.
2004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布什总统向中国网民发表谈话。他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实现“驯服”的手段是
A.自由、民主的精神B.权力制衡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D.道德的制约
7.
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A. 筒车
B. 桔槔
C. 水排
D. 翻车
8.
“茶圣”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B.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C.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D.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9.
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 (   )
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
C.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D.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
10.

①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②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
11.
据《礼记·典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是 ( )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12.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14.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倡导无为而治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
这个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这是指
A.新航路开辟
B.启蒙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16.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17.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8.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不包括  (    )
A.古代中国和欧洲的人口曾经长期维持稳定
B.中国人口在两宋时期突然达到第一个高峰
C.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人口出现第二个高峰
D.世界人口数量急剧攀升主要是缘于工业化
19.
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个转折主要是指:(  )
A.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D.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
20.
“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就必定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范围,伸入并占有原来封闭的农本经济的阵地,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以下史实不能加以印证的是
A.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B.新航路的开辟
C.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D.世界市场的形成
21.
早期的殖民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了殖民国家的实力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C.引起了商业革命D.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22.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A.开辟新航路B.殖民掠夺C.发动鸦片战争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3.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因素不包括
A.殖民活动的开展B.国际贸易的扩展C.民族主义的兴起D.交通运输的发展
24.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25.
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为2:3,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C.大量人口迁往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27.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批判神权统治
C.与上帝直接对话
D.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28.
黑格尔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句伟大的话。”下面对黑格尔的话评价正确的是
A.有道理,因为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没一点道理,因为它没有看到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
C.有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神和宗教的作用
D.没一点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绝对权威和传统
29.
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
30.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D.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31.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实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活字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2.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3.
一幅古代绘画作品,画有两朵萱花,一只白头翁,画中题诗:“问之花鸟何为春?独喜萱花到白头。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诵千秋”。该画属于
A.宫廷画
B.文人画
C.风俗画
D.宗教画
34.
下图为一只四系瓷瓶,盛酒器,上饰“……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关于其制作的可能时代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这应当是秦朝作品
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这应当是晋代作品
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这应当是唐朝作品
D.所饰作品为小令,元代开始盛行,这应当是元代作品
35.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④
36.
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B.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C.“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成功
D.“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3.选择题(共21题)

37.若a<b,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38.若a<b,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39.若a<b,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40.化简: {#mathml#}aab+bba{#/mathml#} ={#blank#}1{#/blank#}.
41.化简: {#mathml#}aab+bba{#/mathml#} ={#blank#}1{#/blank#}.
42.化简: {#mathml#}aab+bba{#/mathml#} ={#blank#}1{#/blank#}.
4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正方形AOBC,反比例函数y= {#mathml#}kx{#/mathml#} 经过正方形AOBC对角线的交点,半径为(6﹣3 {#mathml#}2{#/mathml#} )的圆内切于△ABC,则k的值为{#blank#}1{#/blank#}.

44.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45.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46.

如图,已知在△ABP中,C是BP边上一点,∠PAC=∠PBA,⊙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且交BP于点E.

47.

如图,已知在△ABP中,C是BP边上一点,∠PAC=∠PBA,⊙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且交BP于点E.

48.

如图,已知在△ABP中,C是BP边上一点,∠PAC=∠PBA,⊙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且交BP于点E.

49.8÷4=2 (    )
50.分解因式:x3﹣4x={#blank#}1{#/blank#}.
51.甲车行驶30千米与乙车行驶4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已知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驶15千米,设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依据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
52.

读《中东图》,回答下列问题

53.

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了统一的                

54.

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55.

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56.

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57.

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5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