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发行的银行”。1833年,议会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其次为“银行的银行”。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格兰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大多通过英格兰银行划拨冲销,而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也通过它来进行,1854年,英格兰银行基本取得清算银行地位。伸缩性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近代国家银行业务的样板。
——摘编自燕红忠《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基于与英格兰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视角》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户部银行的准备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的由官员民众购买。该行设总办和副总办各一人,总行设在北京,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9处设有分行。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享有铸造铜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1908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为大清银行,同时制定《大清银行则例》,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
——摘编自习辉《新中国金融60年风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格兰银行的发展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户部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相同之处。阐述中外近代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进步作用。
材料一 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发行的银行”。1833年,议会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其次为“银行的银行”。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格兰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大多通过英格兰银行划拨冲销,而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也通过它来进行,1854年,英格兰银行基本取得清算银行地位。伸缩性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近代国家银行业务的样板。
——摘编自燕红忠《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基于与英格兰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视角》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户部银行的准备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的由官员民众购买。该行设总办和副总办各一人,总行设在北京,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9处设有分行。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享有铸造铜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1908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为大清银行,同时制定《大清银行则例》,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
——摘编自习辉《新中国金融60年风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格兰银行的发展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户部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相同之处。阐述中外近代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进步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期维新派曾指出,中国治安混乱和巡捕差役制度有关,他们费时既久,耗财亦多,效率低下,民受其害,官被所蒙,因此提出仿效西方警察制度,以职业警察代替差役。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
天津巡警局成立后,负责天津城内及四周的治安巡查。不久,巡警机构更趋细化,分为管理、稽查、办公、侦缉、治安、紧急警务、消防、审讯、关押以及负责警员诊疗的养病室等等,警种齐备,功能齐全,而且各种警务章程齐备,可操作性强。后又设立全省警察最高管理机关警务处,同时创办警务学堂。随后不久,清廷昭谕各省仿照直隶试办警务。1905年,中央设立巡警部。不过,各省的警政建设,发展很不均衡;有的省军、警不分,有的省沿用绿营旧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警察制度建设。
材料 早期维新派曾指出,中国治安混乱和巡捕差役制度有关,他们费时既久,耗财亦多,效率低下,民受其害,官被所蒙,因此提出仿效西方警察制度,以职业警察代替差役。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
天津巡警局成立后,负责天津城内及四周的治安巡查。不久,巡警机构更趋细化,分为管理、稽查、办公、侦缉、治安、紧急警务、消防、审讯、关押以及负责警员诊疗的养病室等等,警种齐备,功能齐全,而且各种警务章程齐备,可操作性强。后又设立全省警察最高管理机关警务处,同时创办警务学堂。随后不久,清廷昭谕各省仿照直隶试办警务。1905年,中央设立巡警部。不过,各省的警政建设,发展很不均衡;有的省军、警不分,有的省沿用绿营旧制。
——摘编自夏敏《晚晴时期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创设警察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警察制度建设。
2.论述题- (共1题)
3.
材料
从表中提取信息,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阶段,阐述须史论结合)
阶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摘要) |
1949年至1978年 |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政治制度逐步确立 | |
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 |
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 | |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研制成功“两弹一星” | |
改革开放新时期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
颁布1982年宪法,逐步推进法律建设,1999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 |
农村、城市先后进行改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 |
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正式加入WTO | |
航空航天领域取得天宫、神舟、嫦娥等重大成果;神威·太湖之光蝉联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荣誉——戈登·贝尔奖;北斗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羲和系统定位技术整体水平世界领先 |
从表中提取信息,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阶段,阐述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15题)
4.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
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
D.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
5.
1931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1935年,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
A.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 |
B.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
C.树起孙中山大旗进行反帝反封建 |
D.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 |
6.
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
7.
1937年10月9日,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称:“日本的行动是自卫措施,相反的倒是中国被赤色势力所操纵,顽固地实行恶性的排日政策,企图用武力排除本国内的日本的权益,违背了非战公约。”这一声明反映出
A.国民党军队受到日军重创 |
B.日本试图为侵华战争进行辩解 |
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
D.日本企图分化中国抗日阵营 |
8.
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
B.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
C.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
D.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
9.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A.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 |
B.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 |
C.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
D.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 |
11.
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注重精耕细作 |
B.结构日趋合理 |
C.分工日益细化 |
D.技术领先世界 |
12.
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城市规模的扩大 |
D.长途运输的便利 |
13.
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据此可知,上述思想
A.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 |
B.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C.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 |
D.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 |
14.
上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 | 创办者及身份 | 企业名称 |
1866年 | 方举赞(铁匠作坊主) | 上海发昌机器厂 |
1872年 | 陈启源(华侨商人) | 继昌隆缫丝厂 |
1878年 | 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 |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
1882年 | 黄佐卿(商人) | 上海公和永缫丝厂 |
上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A.近代思想的影响 |
B.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 |
15.
据材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这说明了
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于企业发展 |
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
C.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做准备 |
D.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
16.
20世纪80年代中国承包制设计者确信:全员承包优越性显著,“给承包成绩显著的企业以投资自主权,计划机关保留备案、咨询的权利”,企业自负投资风险,自觉提高投资效益。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
B.计划经济已经被市场经济所取代 |
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 |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变化 |
17.
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
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
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认同危机 |
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 |
D.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社会转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