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河口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49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何在?
(2)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

材料三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年~1919年)

材料四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中国”的?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方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27题)

3.
1791年7月14日,罗伯斯庇尔在一次集会上说:“国王是不可侵犯的!但是,难道人民不也是不可侵犯的吗?国王的不可授犯性是虚构的,而人民的不可侵犯性却是自然的神圣权利所规定的。”这段演说(    )
A.为处死国王提供了理论依据B.深刻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
C.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D.反抗国王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4.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5.
2011年9月19日,在湖南省农科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宣布“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千克,这是杂交水稻产量的第三次突破性飞跃。下列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说法不正确的是
A.袁隆平首次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B.“左”倾错误得到纠正是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品种成功的前提
C.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D.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6.
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B.灵魂救赎的途径C.权力的产生D.生命的起源
7.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C.批判了路德背离入文主义精神
D.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8.
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9.
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由此可见,“他们”是要
A.用理性主义证明旧秩序的不合理
B.强调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
C.用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抗专制暴政
D.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非理性的时期
10.
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他还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
A.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B.彻底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
C.表明他否定希腊的民主制度D.说明了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
11.
下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教皇权力至上
C.《圣经》权威下降
D.教会从属于国家
12.
合肥某高三同学在课外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文时遇到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必须永远有运用自己xx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依据所学业可知xx必定是
A.知识
B.信仰
C.理性
D.权利
13.
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14.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15.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目,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朝,此后雕版印刷术基本不再使用
16.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其文体是
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元曲
17.
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A.①生②净③旦④丑
B.①净②生③旦④丑
C.①旦②生③丑④净
D.①生②净③丑④旦
18.
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
A.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
C.认为水稻供应不足以度荒
D.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
19.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这表明《海国图志》
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20.
“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观点属于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立宪派
21.
康有为曾经颇有些自大地感慨说:“如果早早依从了我的改革建议,中国就不会经受今日的侮辱。”康有为的改革建议主要是
A.广建工厂,以实现国富民强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D.以商业立国,与西方进行“商战”
22.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23.
下图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活动场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B.“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C.“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D.“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24.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25.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26.
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

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
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
27.
“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③“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诞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28.
20世纪60年代初,***打趣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这反映出
A.***认识到独立研发科技的重要性
B.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新中国作出了“两弹一星”的决策
D.新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29.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与下列四位安徽名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1主张无为而治,被尊为道祖,著有《逍遥游》
②图2是同光时期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③图3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遵义会议后,与***、周恩来—起组成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④图4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选择题(共4题)

30.

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格局成{#blank#}1{#/blank#} 型英文字母。沿江地带的特大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blank#}2{#/blank#} 等。

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娃娃博士”谱写核弹新篇章

    蜚声中外的邓稼先是我国功高盖世的核弹元勋。他二十多岁就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因而被他的老师爱称为“娃娃博士”。

    从“娃娃博士”到“核弹元勋”,邓稼先走过的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智慧的火花,更展示出惊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1959年6月,邓稼先被委任为我国第一额核弹研制工程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理论设计是研制核弹的第一大关。邓稼先一无现成的资料,二无先进的设备,三无点滴经验。他怀着一颗忠于祖国、献身科学的赤子之心,带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用古老的算盘、简陋的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日夜三班轮换,千万次地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工作。计算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计算、验算、校对、修正……一次、两次……花了近三百个日日夜夜,直到与其他科学家从另一个角度对数核查无误,研制核弹的第一个难关才被攻克。

    邓稼先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亲自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他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接着又投入了对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同美国用七年、苏联用四年、法国用八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的努力,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3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娃娃博士”谱写核弹新篇章

    蜚声中外的邓稼先是我国功高盖世的核弹元勋。他二十多岁就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因而被他的老师爱称为“娃娃博士”。

    从“娃娃博士”到“核弹元勋”,邓稼先走过的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智慧的火花,更展示出惊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1959年6月,邓稼先被委任为我国第一额核弹研制工程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理论设计是研制核弹的第一大关。邓稼先一无现成的资料,二无先进的设备,三无点滴经验。他怀着一颗忠于祖国、献身科学的赤子之心,带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用古老的算盘、简陋的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日夜三班轮换,千万次地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工作。计算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计算、验算、校对、修正……一次、两次……花了近三百个日日夜夜,直到与其他科学家从另一个角度对数核查无误,研制核弹的第一个难关才被攻克。

    邓稼先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亲自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他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接着又投入了对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同美国用七年、苏联用四年、法国用八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的努力,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33.从蛙的精巢中提取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