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亨利·乔治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亨利·乔治)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欲解决土地问题,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趁此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先行解决,较之欧美其难易有未可同日以语。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纲,作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一政纲的具体实施办法则是“定地价”和“土地国有”。所谓“定地价”和“照价纳税”,就是由地主自报地价,国家征以重税,同时国家又握有土地国有之权,可以随时按地价收买地主土地。……“在国家一方面而言,无论收税买地,皆有大益之事”。这样便消灭了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这(注:指亨利·乔治等的资产阶级国有土地论)是工业资本家对地主怀抱的仇恨的率直的表现,因为在工业资本家的心目中,地主是无用之长物。是在资产者的生产的全部机构里面的一个累赘。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据材料一、三,孙中山认为亨利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认为当时解决土地问题“正一极佳时期”?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平均地权”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些措施与亨利的主张在本质目的上有何一致性?
材料一 (亨利·乔治)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欲解决土地问题,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趁此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先行解决,较之欧美其难易有未可同日以语。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纲,作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一政纲的具体实施办法则是“定地价”和“土地国有”。所谓“定地价”和“照价纳税”,就是由地主自报地价,国家征以重税,同时国家又握有土地国有之权,可以随时按地价收买地主土地。……“在国家一方面而言,无论收税买地,皆有大益之事”。这样便消灭了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这(注:指亨利·乔治等的资产阶级国有土地论)是工业资本家对地主怀抱的仇恨的率直的表现,因为在工业资本家的心目中,地主是无用之长物。是在资产者的生产的全部机构里面的一个累赘。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据材料一、三,孙中山认为亨利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认为当时解决土地问题“正一极佳时期”?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平均地权”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些措施与亨利的主张在本质目的上有何一致性?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华盛顿传》
材料二: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
材料三:(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华盛顿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华盛顿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3)华盛顿对“以前共同奋斗,而今又反对”的这种制度认识上的缺陷在哪里?这两着斗争其实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4)材料三华盛顿的立场是什么?从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上看,其阶级实质是什么?
(5)应怎样理解华盛顿在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活动?
材料一: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华盛顿传》
材料二: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
材料三:(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华盛顿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华盛顿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3)华盛顿对“以前共同奋斗,而今又反对”的这种制度认识上的缺陷在哪里?这两着斗争其实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4)材料三华盛顿的立场是什么?从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上看,其阶级实质是什么?
(5)应怎样理解华盛顿在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活动?
2.单选题- (共13题)
3.
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洋军阀将领徐树铮送了一副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该联的理解适当的是
A.该联反映出北洋军阀对国民大革命的恐惧 |
B.北洋军阀统治独裁专制,所谓“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是言不由衷 |
C.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
D.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 |
5.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曾亲自去江河湖泽,终于弄清了、莼、杏三种水生植物的区别。为了弄清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酒,亲笔记下感受。这说明李时珍
A.性格比较执拗 |
B.只信自身所见 |
C.治学态度严谨 |
D.轻视前人经验 |
6.
李四光在英国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毅然回国的主要原因是
A.其老师建议他到印度工作 |
B.英国政府不同意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工作 |
C.中国在地质科学方面急需人才 |
D.他认为中国人应该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祖国 |
7.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 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
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 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
8.
华盛顿担任总统时,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在职期间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网罗人才,组成内阁 ②建立国家银行,活跃国民经济 ③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④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⑤改善与英国的关系 ⑥在英法开战时,宣布“严守中立”政策⑦西进运动不断开展请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属于直接维护国家民主制度的有
【小题2】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是
【小题3】在外交事务中为保证国家和平的措施包含
①网罗人才,组成内阁 ②建立国家银行,活跃国民经济 ③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④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⑤改善与英国的关系 ⑥在英法开战时,宣布“严守中立”政策⑦西进运动不断开展请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属于直接维护国家民主制度的有
A.①③④ | B.①④ | C.①②④⑦ | D.①③④⑦ |
A.②⑦ | B.①②⑦ | C.④⑦ | D.②③ |
A.③⑤⑥⑦ | B.⑤⑥⑦ | C.③⑤⑥ | D.⑤⑥⑦ |
9.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15.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面临的困难局面有
①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②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施工设备
③清政府严令按时通车,且处处掣肘
④外国人冷眼旁观,且不断进行舆论攻击
①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②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施工设备
③清政府严令按时通车,且处处掣肘
④外国人冷眼旁观,且不断进行舆论攻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