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九年前,少数同志在日本发起同盟会,定三大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革命党将实行民权主义作为宗旨之一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并分析这一认识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八九年前,少数同志在日本发起同盟会,定三大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的演说》(1912年)
材料二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其纲领是“本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统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中华革命党宣言》
材料三 1923年1月,孙中山说:“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高丽还不如……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民生上作工夫,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革命党将实行民权主义作为宗旨之一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并分析这一认识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影响。
2.单选题- (共8题)
2.
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A.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
B.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
C.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
D.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
3.
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
C.民族革命,推翻满清 |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
4.
孙中山既接受了维新派把民族独立与社会变革密切联系起来的观念,但摒弃了政治上君主立宪的妥协倾向。这表明孙中山
A.不注重中西思想的融合 |
B.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 |
C.缺乏对西方政治的关注 |
D.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借鉴 |
5.
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7.
孙中山提倡“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该文中的“社会主义”意为
A.倾覆清朝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
8.
北京香山碧云寺是孙中山灵柩暂厝(停放)之地,这里建有“孙中山纪念堂”,内设生平事迹展览室,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是
第一展室 | 求学立志 |
第二展室 | 致力革命 |
第三展室 | 推翻帝制 |
第四展室 | |
第五展室 | 讨袁护法 |
第六展室 | 伟大转折 |
A.三民主义 |
B.三大政策 |
C.创建民国 |
D.和平统一 |
9.
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兴办的一所著名军事学校,如图是孙中山为该校题写的训词。孙中山当时主张


A.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
B.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 |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