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五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五个派别。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
编号② ;编号③ ;编号④ 。
(2)概述编号①、③、④所代表的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
(3)编号②、③、④、⑤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五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五个派别。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
编号② ;编号③ ;编号④ 。
(2)概述编号①、③、④所代表的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
(3)编号②、③、④、⑤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单选题- (共10题)
2.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对专制统治 |
C.救亡图存 |
D.反抗外来侵略 |
4.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5.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
6.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社会主义的发展 | D.资产阶级的灭亡 |
7.
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
C.新文化运动期间 |
D.抗日救亡运动期间 |
8.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传统思想文化 |
B.君主专制制度 |
C.传统的小农经济 |
D.反动政府的统治 |
9.
“吾党所持之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问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同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3页)下列没有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同盟会纲领中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 |
B.孙中山解释说,革命是反对“少数满洲贵族专制”.而非反对满洲人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D.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