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550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引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据统计,1801年至181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11年至182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年到183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年到184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43次,这较上个10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1841年到185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达到351次,而在接下来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591次。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材料二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材料三亚历山大二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坦言:“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五 1861年改革后出现了两种土地所有制,即获得解放的农民以赎买的方式获得的小块土地和贵族地主继续保留大量的私有土地。农村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很大优势。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 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 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改革前地主和农民公用的水塘、牧场及森林也都归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减少,农民在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向地主租地。这样,获得“解放”的农民又重新受到地主
的盘剥。封建工役制盛行,佃农除了以一半收成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外,还要用自己的(或借来的)马匹和农具无偿地为地主服劳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农民走向破产,沦为无产者。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5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5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何进步性?(5分)
(4)材料五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什么特点?(5分)

2.单选题(共24题)

3.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4.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5.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6.
(题文)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从封建庄园逃到西伯利亚
B.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C.农奴生活极端贫困
D.俄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7.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D.倒幕运动的胜利
8.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9.
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10.
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    )
A.农民的骚动B.新思潮的涌动C.十二月党人起义D.克里米亚战争
11.
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12.
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   )
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A.①②B.②③C.②D.①③
13.
为倡导“文明开化”,日本政府派出了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其成员不包括(   )
A.大久保利通B.高杉晋C.伊藤博文D.岩仓具视
14.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15.
下列关于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前者包括后者
②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③二者斗争矛头都直指幕府统治
④二者是孤立的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6.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7.
日本历史上的“维新三杰”不包括(   )
A.木户孝允B.西乡隆盛
C.大久保利通D.伊藤博文
18.
日本国门被打开后,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   )
①开放通商口岸   ②领事裁判权 ③议定关税制度 ④片面最惠国待遇 ⑤设置租界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19.
日本在明治政府时期对待世界文明的态度表现为(   )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   ②翻译西方著作
③许多政府官员提出“脱亚入欧”④生活习俗的西化
A.①②④B.②③①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
下列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   )
①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③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
④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1.
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C.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22.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  )
①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
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
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3.
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 )
国别
项目
俄国
英国
德国
生铁(19世纪中叶)
26万吨
385万吨
 
铁路总长(1861年)
1 500俄里
15 000俄里
10 000俄里
 
A.农奴制盛行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技落后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24.
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  )
①建立府、县、道地方行政区划  ②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③消除封建割据势力    ④强化天皇专制制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②③④
25.
下列历史事件有利于俄国的思想近代化的是  (    )
A.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的传入B.废除农奴制
C.强化村社制度D.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26.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指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
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选择题(共18题)

27.

下列生理现象不属于人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28.

若在象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将”位于点(1,﹣1),“象”位于点(3,﹣1),则“炮”位于点(  )

29.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

31.

下列各民族与其传统节日搭配正确的是    (    )  

3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更愿意做我自己

周国平

    ①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②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③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④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⑤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而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⑥我曾和一个五岁男孩谈话,告诉他,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苍蝇。他听了十分惊奇,问我能不能把他变成苍蝇,我说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后问我,变成苍蝇后还能不能变回来,我说不能,他决定不让我变了。我也一样,想变成任何一种人,体验任何一种生活,包括国王、财阀、圣徒、僧侣、强盗、妓女等,甚至也愿意变成一只苍蝇,但前提是能够变回我自己。所以,归根到底,我更愿意做我自己。

(选自周国平《愿生命从容》)

3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请你按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blank#}1{#/blank#};若该汽油机活塞1s内对外做功30次,则该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blank#}2{#/blank#}转/分。

3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省市陆续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单独二胎”的主要目的是    (  )  

3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省市陆续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单独二胎”的主要目的是    (  )  

38.

学校将要组织一次消防演练活动,其中有一项就是学会如何使用灭火器。你是班长,班主任请你提前为大家示范一下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现在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灭火器,为大家说明一下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不超过100字)

39.

成语“得陇望蜀”中蕴含着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他们分别是指    (    )    

4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有删改)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修之治身清约,凡所厚遗,一无所受。有军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救恤穷乏,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传》,有删改)

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有删改)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修之治身清约,凡所厚遗,一无所受。有军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救恤穷乏,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传》,有删改)

42.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粤,本诗作于迁谪途中。

(乙)南陵道中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43.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粤,本诗作于迁谪途中。

(乙)南陵道中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44.—My computer doesn't work well.—Oh,you can {#blank#}1{#/blank#} (start)it.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