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荊公(王安石)乘胜…….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荊公(王安石)乘胜…….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2.单选题- (共31题)
3.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
4.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
10.
下列现象能反映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进内容的是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篷,左射右射必叠双。”中原地区广泛流行烧烤洛阳商业发达,成为贸易中心中原地区农田大量得到开发
A. |
B. |
C. |
D. |
16.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
B.地主再不能赠送和抵押农民 |
C.农民可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
D.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 |
17.
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坚持的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
B.民贵君轻 |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D.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
19.
梭伦改革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满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位,竟至陷入绝境。”梭伦所说的绝境是指
A.雅典面临外邦入侵 |
B.奴隶主贵族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
C.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
D.自然灾害的威胁 |
21.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这反映了梭伦改革的特点
A.折中色彩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
23.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 |
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
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
25.
下列各项描绘的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的发迹故事,其中符合真实历史情形的是这一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100亩土地的赏赐第二年,他辛勤耕作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31.
恩格斯在评价克里米亚战争时说,“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里的“觉醒”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制度腐朽 |
B.吏治腐败 |
C.经济凋敝 |
D.军备落后 |
33.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道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去了丑。就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 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 B.制度腐朽 | C.经济凋敝 | D.吏治腐败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