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从事宗教传播的同时,还承担了向中国输入西学的使命,具体列表如下:
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著、译的数以百计的著作,他们通过教育、学术机构对西方各学科的传播,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知识结构,改变了中国人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的态度和方式。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近代来华传教士传播西学时中西不同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来华传教士传播西学的影响
材料一 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从事宗教传播的同时,还承担了向中国输入西学的使命,具体列表如下:
时间 | 主要传教士及其代表行 |
鸦片战争前后 |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著《西游地球闻见略传); 德国传教士郭士立著《古今万国纲鉴》《万国地理全集》和《大英国统志》《贸易通志》以介绍西方政治和经济;稗治文著《美理哥各省国志略》 |
19世纪中后期 | 1868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著《格物入门》(英文名《白然哲学与化学原理》); 1875年传教士创办的报纸《万国公报》发表《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堂解》; 1876年英国传教士幕维廉著《格致新法》介绍培根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 1885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译《西学启蒙16种》 |
19世纪术20世纪初 | 1910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谢卫楼著《政治原理》等。 |
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著、译的数以百计的著作,他们通过教育、学术机构对西方各学科的传播,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知识结构,改变了中国人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的态度和方式。
——摘编自吴义雄《大变局下的文化机遇——晚清中西交流史论》
材料二 至19世纪初期,基督教(新教)的布道者相继踏上中国大陆随之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大炮狂暴袭来,摧毁了中国的有防线。传教士乘势涌入,上下渗透,步步推进,公然在中国广阔的领土上按行政区划分设教区深入到各个城镇和村落,变外来为内在,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势力…即使他们中有人自称为其“第二故乡”或“半个中国人”,也大都是从事侵略活动的伪善者,中国人民久已把他们中的一部分看作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分子…他们在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急剧演变中有过这样和那样的作为,而他们掀起的无数风浪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斑斑创伤,却是谁也不能抹杀或改变的事实。——摘编自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来华传教士传播西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近代来华传教士传播西学时中西不同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来华传教士传播西学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3题)
2.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3.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
4.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蒸汽机车、水力纺纱机 | B.电灯泡、电动机 |
C.汽车、飞机 | D.电话机、内燃机 |
5.
《旧欧洲:一种关于延续的研究》中,把1000-1800年的欧洲称为“旧欧洲”,并列举了相关“旧”的特征,如下表:
根据表格信息,请预测“新欧洲”特征出现的历史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旧欧洲的特征” | |
经济观 | 认同的是使用价值 | 而非交换价值(①) |
社会观 | 认同的是差异等级 | 而非竞争能力(②) |
文化观 | 认同的是群体意识 | 而非个人精神(③) |
宗教观 | 认同的是蒙昧盲信 | 而非自然主义(④) |
根据表格信息,请预测“新欧洲”特征出现的历史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世界市场形成; |
B.②文艺复兴 |
C.③重商主义 |
D.④近代科学产生 |
6.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
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C.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
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7.
1846年某日,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根据某科学定律推算出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这一天被人们评价为某理论“最辉煌的一天”。该理论是
A.普朗克量子理论 |
B.达尔文进化论 |
C.爱因斯坦相对论 |
D.牛顿经典力学 |
8.
电影《粒子狂热》讲述了一个研究者相信,关键性粒子实验能够改变世界,揭开宇宙和物质起源的终极奥秘。这部影片涉及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A.牛顿的万有引力 |
B.爱因斯坦相对论 |
C.普朗克的量子论 |
D.达尔文的进化论 |
9.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 |
B.提倡新道德 |
C.提倡新文学 |
D.传播马克思主义 |
10.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
11.
洋务运动后期,破“夷夏之防”,“师夷长技”,“礼失求诸野”这类矜持口吻,渐渐不大用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西文化交融使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
B.西学东渐使国人对外部认知日趋客观 |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为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
D.洋务派重视西方器物使中西间差距缩小 |
12.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
13.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
B.“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
C.“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D.“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
14.
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政体构建需关注理性发展 |
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
C.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 |
D.强调君主立宪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