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市清江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467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海国图志》
材料二……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四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是故变之途有四,其一如日本,自变者也。其二如突厥,他人执其权而代变者也,埃及高丽等国皆是。其三如印度,见并于一国而代变者,越南缅甸等国皆是。其四如波兰,见分于诸国而代变者也。……彼犹太之种,迫逐于欧东;非洲之奴,充斥于大地,呜呼!夫非犹是人类也欤!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郑观应的说法对吗?在当时的中国能设立议院吗?为什么?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的观点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邓小平。”
材料二: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致苏俄遗书》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是指什么?
(2)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孙中山、***、邓小平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上、行为上有什么重大的新变化?
(4)根据材料三、四,简要指出***和邓小平创立的思想理论成果有什么共同点。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邓小平三位伟人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2.判断题(共4题)

3.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
4.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中共十四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
5.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文革”期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
6.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双百”方针,强调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

3.单选题(共14题)

7.
我国湖南末阳高铁车站的屋顶造型像一张飘逸的纸,其设计用意是为了纪( )
A.东汉蔡伦B.北宋沈括
C.明代郑和D.元代王桢
8.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B.C.D.
9.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0.
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1.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
12.
之所以说维新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 )
A.变法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B.变法涉及我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1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在 (  )
A.戊戌变法以后B.五四运动以后
C.十月革命以后D.辛亥革命以后
14.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 ( )
A.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B.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D.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15.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救亡图存
D.反抗外来侵略
16.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7.
下面有关***思想的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论十大关系》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
18.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19.
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
A.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20.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杂交水稻问世
A.①②③B.①②
C.①③④D.②③④

4.选择题(共3题)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判断题:(4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