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湖州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457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4/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
“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摘自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威廉二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
——摘自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 ……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摘自《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二)
回答:
(1)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地域在哪里?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2)据材料三、四,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四,威廉二世为什么要将俾斯麦“打翻在地”?

2.单选题(共14题)

2.
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
B.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C.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3.
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某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十分不满,日本人挖苦英国人说:“无论如何,你们已经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这一条约是指
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D.《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4.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一战初期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战役爆发之后……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这是一个在战争头三十天里没有打出结局而形成的陷阱,这个陷阱……没有出路!”这场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6.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上述评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
B.美国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C.列强签署《凡尔赛和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
D.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7.
1923年法、比出兵鲁尔,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不包括
A.德国经济崩溃B.法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C.英美支持法、比的行动D.法国的占领费用巨大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原奥匈帝国获得领土的新成立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B.罗马尼亚C.波兰D.保加利亚
9.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国联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实施“民族自决”
④推行“委任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在一战后的国际会议上,各国之间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是
A.《凡尔赛和约》B.《五国条约》C.《四国条约》D.《九国公约》
11.
20世纪初期人类社会出现了世界大战,当时的战争之所以具有世界性的最主要条件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C.对峙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D.世界已基本形成一个整体
12.
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3.
在我国古代史上,有许多君主,通过一系列的文治武功,成为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杰出帝王。他们在位期间总有一些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意义的历史事件,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康乾盛世
C.唐太宗和亲
D.贞观之治
14.
康熙帝曾说“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他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A.只有修筑长城,才能天下太平
B.边境稳定了,统治才能巩固
C.得民心者得天下
D.皇帝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15.
有同学要写关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论文,看到《旧唐书》称:“贞观三年……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言:‘昔周武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乃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于此辈章服(绘有图文以区别等级的礼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从之。”对这段史料应采取的态度是
A.有夸大其词之嫌
B.人物、时间、对话记录完整,可信度高
C.属于佞臣谄媚之言,不足取信
D.符合课本结论,客观真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