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选修文科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369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唐长兴三年三月……(帝)召能书端楷写出,旋付匠人雕刻,每日五纸。
——《五代会要》
材料二:(北宋)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
科技发
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
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四:《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领域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五: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印刷技术?其中材料二的印刷技术有哪些优点?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依据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所体现的主要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师。
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三:①“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③“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材料四:情景模拟: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乙教授大骂:八部书外皆狗屁。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马褂,摇头晃脑大谈君师主义。
丁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至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林、魏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从师夷内容和目的看,林、魏思想有何不足之处?
(2)材料三是为维新变法创作的宣传标语,判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教材内容指出他们的维新思想较之于林、魏思想最主要的进步之处在哪?
(3)材料四中提及的“德先生赛先生”是什么?模拟情景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4)根据四则材料扼要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趋势。

2.单选题(共8题)

3.
该图是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漱玉古韵》节目中,济南女词人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被重新编曲演绎的情景:夜色中,绚丽的灯光特效把奥体中心场地变成一池湖水,水波旖旎,鲤鱼穿行其间。荷花灯亮起,九曲桥相连,白鸟飞过,舞者衣袂飘飘。这充分体现了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的特点是
A.通俗B.豪放C.婉约D.怀古
4.
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材料可见( )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
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
5.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该图为会徽,你从中获取的中国古代文化气息有:

①徽形似汉字“世”的草书表现手法 
②“世”字与数字2010巧妙结合,体现了中国书画写意的特点 
③三个人抽象概括为由“你、我、他”组成的全人类大家庭,体现了中国的和谐意识 
④中国古代书法、绘画、篆刻艺术融为一体的体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其影响深远,他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使人民意识到封建顽固思想的强大B.使人民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脆弱
C.使人民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D.使人民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7.
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背景
对话
1912年,清帝退位
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
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1917年,清帝复辟
赵四:“大清皇帝回来了,你还不赶紧买条假辫子戴上,小心被当成革命党!”
文三:“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
 
当时某报刊对上述行为进行评论,下列标题比较贴切的应是
A.民风日新B.民智未开
C.民权兴衰D.民族觉醒
8.
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   )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全盘否定了儒家文化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9.
20世纪初,最先在中国提倡白话文运动的是
A.B.C.D.
10.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主题是:《***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学习资料是()
A.B.
C.D.

3.选择题(共7题)

11.

下列不是无理数的是(  )

12.

在两个变量y与x的回归模型中,分别选择了四个不同的模型,它们的相关指数R2如下,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为(  )

13.

在两个变量y与x的回归模型中,分别选择了四个不同的模型,它们的相关指数R2如下,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为(  )

14.

用质量相同的铅、铜、铁、铝制成同体积的四个球,(ρ>ρ>ρ>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5.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对不同的变量组(每组为两个变量)进行该组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作实验,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求得相关系数r与方差m如表所示,其中哪个小组所研究的对象(组内两变量)的线性相关性更强(  )

16.

读图为济南某室外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