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请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成果,并说明它们如何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请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成果,并说明它们如何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2.单选题- (共9题)
3.
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看后庭花” |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5.
顾恺之在为裴楷画像时,颊上添加三笔毛,“觉神明殊胜”;为谢鲲画像时,注重环境刻画,云“此子宜置岩壑中”。这体现了顾恺之的绘画特点是( )
A.以形为重 | B.以形写神 |
C.环境烘托 | D.神似形不似 |
6.
“初,秉忠(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倾斜)。’”因此,当时的科学家( )
A.创制简仪 | B.发明了浑象仪 |
C.进行子午线长度测量 | D.颁布《太初历》 |
7.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
D.追求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的思想 |
10.
17、18世纪中西文明有较大规模的交流,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制度也传到西方。这表明当时( )
A.中国文明处于优势地位 | B.中国文明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
C.文明交流具有对等特点 | D.文明交流推动双方社会转型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