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364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古代中国儒学长期处于独尊地位,近代中国文化结构有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统一思想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这两种不同做法产生的影响如何?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传播”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蔡和森在1926年所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最早将“半封建”“半殖民地”……连为一个完整的新概念,用它来概括说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并将它同党要完成的革命使命联系起来。蔡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负有解放无产阶级的责任,并且负有民族革命的责任。”
——《关于近代中国“两半”社会性质总理论的由来》
材料二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当时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三大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何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蔡和森、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创新方面的相同点。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
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枳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亊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材料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3)材料四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这些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单选题(共18题)

4.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5.
下图为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下列对该贴字体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非真非草,行云流水
B.写意奔放,风卷残云
C.方正平直,循乎法度
D.笔画圆匀,形体修长
6.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
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
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
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7.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下列选项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是
A.战国绢帛画形态飞扬神秘古拙
B.魏晋“以形写神”的文人画产生
C.唐朝注重人物的线条晕染法出现
D.宋代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
8.
北宋著名的瓦市艺人张山人说:“某乃于都下三十余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至北宋末期,东京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了。这体现了北宋
A.写诗足以谋生
B.经济重心南移
C.文艺商业化
D.已暂停抑商
9.
对下面的历史漫画表达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注:图中文字为“西方科学技术”“注射器”
A.西方科学技术能彻底治愈画中人的病症
B.学习西方尚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上
C.已经认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
D.清政府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10.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
下面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是
A.全盘西化的过程B.碰撞分化与融台的过程
C.东学西渐的过程D.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12.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13.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与林则徐追求根本一致的现象是
A.提出用革命“明公理,去旧俗”的主张
B.提倡民主科学大旗,反对专制愚昧旧俗
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
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张
14.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A.主张在社会习俗方面与世界趋同
B.认为中国应该全盘西化
C.企图通过“剪辫易服”推翻清政府
D.积极倡导制定宪法、限制君权
15.
***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16.
***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
17.
体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B.***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的核心措施是
A.平均地权
B.民权主义
C.发展实业
D.实行社会救济
19.
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②宋明理学的形成
③***思想的形成
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由此可知孙中山
A.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
B.发展了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C.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关键
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21.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思想
③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④首次明确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选择题(共5题)

22.把下面的词语分为两类,按顺序写下来。

善良

丑恶

尊重

朴实

自私

宽容

虚假

缺德

欺诈

真诚

①{#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

23.如图是克隆羊的培养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24.如图是克隆羊的培养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25.脱式计算

①( {#mathml#}13{#/mathml#} ﹣ {#mathml#}18{#/mathml#} )×24   

②15÷15× {#mathml#}83{#/mathml#}

③2÷( {#mathml#}34{#/mathml#} + {#mathml#}12{#/mathml#} )

26.

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