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348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请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主要面临着什么状况。
(2)面对如此状况,中国哪些人(指或阶级,或政治派别,或人物)作出了激烈的反应?(答出3个即可,这些人所作反应中的共同点是什么?
(3)他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或主张各是什么?(针对你所选的3个作答)
2.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
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延安时期***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什么样的核心思想。

2.单选题(共13题)

3.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够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4.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5.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6.
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
7.
有人这样评价一部先秦文学著作:“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把文学堪称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该著作是
A.《诗经》
B.《离骚》
C.《春秋》
D.《山海经》
8.
反串名人李玉刚根据自己的特点,对传统京剧名段《贵妃醉酒》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推出单曲《新贵妃醉酒》。这说明
A.传统京剧依然是当今社会的流行主流
B.反串演出是京剧表演艺术的精华
C.传统京剧艺术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D.传统京剧的发展已经陷入绝境
9.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10.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康有为标榜孔子和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
A.民本
B.君主立宪论
C.社会进化论
D.个性解放
11.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文章不包括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井冈山的斗争》
12.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13.
下列***思想的论述,按提出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14.
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两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那么,1905—1913年“共和”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D.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3.选择题(共4题)

16.

已知空间两点A(1,2,z),B(2,﹣1,1)之间的距离为11,则z=(  )

17.铜与过量的浓硝酸反应,当有0.2mol硝酸被还原时,参加反应的铜为(   )
18.

已知(2x+34=a0+a1x+a2x2+a3x3+a4x4,若a=(a0+a2+a42﹣(a1+a32,则024-x2dx={#blank#}1{#/blank#} 

19.

已知(2x+34=a0+a1x+a2x2+a3x3+a4x4,若a=(a0+a2+a42﹣(a1+a32,则024-x2dx={#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