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346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种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2.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思想随时代的发展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清朝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对历代正史中受儒家伦理熏陶而累世同居的、并受政府褒奖的孝义之家的代表人物进行统计,以宋朝的人数最多。(转引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P.166)宋代士绅阶层人数增多,常常通过教育进行规训,以家规、家礼、族规、乡约之类的规定,通过童蒙读物的传播,甚至通过祭祀以及仪式中常常有的娱乐性戏曲、说唱,把上层人士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广泛地传递到了民众之中……(摘引自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共同的政治经济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怎样推动理学思想逐步深入到古代中国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对于维新变法在理论上的贡献。

2.单选题(共5题)

3.
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5.
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下列对端午节的分析最全面的是
A.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在文学上创造出诗歌体裁“楚辞”
B.屈原的诗歌被译成许多文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C.屈原热爱祖国,具有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爱民精神,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
D.屈原爱国爱民的精神和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
6.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符号,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表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①②③分别是什么字体。
A.小篆-甲骨文-草书
B.甲骨文-小篆-草书
C.甲骨文-草书-小篆
D.小篆-草书-甲骨文
7.
19世纪中期,一位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
A.《四洲志》
B.《华事夷言》
C.《海国图志》
D.《变法通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