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
从表中提取中外相关信息,自拟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6—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
中国 | 西欧 | ||||
作者 | 著作 | 成书时间 | 作者 | 著作 | 成书时间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 1578年 | 哥白尼 | 《天体运行论》 | 1543年 |
徐光启 | 译《几何原本》 | 1607年 | 哈维 | 《血液循环论》 | 1628年 |
徐光启 | 《农政全书》 | 1639年 | 霍布斯 | 《利维坦》 | 1651年 |
徐霞客 | 《徐霞客游记》 | 1642年 | 威廉 | 《賦税论》 | 1662年 |
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 | 1663年 | 牛顿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1687年 |
顾炎武 | 《日知录》 | 1670年 | 洛克 | 《政府论》 | 1690年 |
从表中提取中外相关信息,自拟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材料:在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为确保地方稳定,鄂尔泰提出:“若不视有无过犯一概勒令改流,不论不足以服人,兼恐既无以善后。”对改土归流之土司,“虑其住居本地,有党羽相助为非,故远徒以杜其后患”。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在改流的同时必定会兼顾尚未改流地区的治理,保留土司的地区采取流土并治的措施。改土归流之后,都会辅之以“减免赋役,选用循良,善加抚恤,疏浚江河,挑筑沟坝,垦辟荒芜”等善后措施。清政府重视善后,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司地区的控制,从而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一体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朝改土归流措施的意义。
——摘编自李世愉《改土归流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朝改土归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朝改土归流措施的意义。
3.
材料:1968年,学生反战运动达到全盛期。受到巴黎“五月风暴”的影响,美国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由激进的抗议走向激烈的反抗,政府和军警的镇压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暴力反抗倾向。在青年学生反战运动时期,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嬉笑怒骂的语言,说出了深刻的反战道理,在反战青年中广为流传。“黑色幽默”反映了美国60年代激进、反叛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社会理想的幻灭和失望。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参加的人数多·….这场反战运动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美国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蔚为壮观,各种运动互相影响地交织在一起。青年学生的反战运动呼唤了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使其个性得到张扬,并使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到了美国社会文化里,形成一种潜在的反战力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们对战争应持的态度。
——摘编自朱光兆、张素青《试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20世纪60年代青年学生反战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们对战争应持的态度。
4.
材料: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建立了由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职掌“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本朝政事”,为皇太极推行汉化运筹帷慢。皇太极执政伊始,便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把原先努尔哈赤所推行的汉人海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的政策改为每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以备使令,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为了清除北方、东北方向来的威胁,皇太极加紧进行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抚工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皇太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陈克进《略论皇太极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太极的施政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皇太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