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296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以后。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鲜明的特点。
——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摘自《400年前的那场文明冲突》
材料三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他一方面承认道德的多元化有其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有些道德观念却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伏尔泰认为宗教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阻碍文明进步,是最大的社会祸害。伏尔泰的哲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在伏尔泰的哲学里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它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到18世纪时,在启蒙思想家们的极力倡导下,欧洲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热。
——林蓉《浅析伏尔泰哲学思想及其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官员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文明传播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两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伏尔泰的哲学思想中“可以领略到它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手工业者、医生和科学家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得到朝廷更多的关心,因为忽必烈显然希望在统治中国上得到他们的支持。他保证不剥削农民,并且实际上鼓励了农业的发展。受到蒙古人损害的主要阶层是地主精英,从这个阶层中涌现出大量的士大夫统治阶级。忽必烈和蒙古人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取代了他们。废止科举制度之后,汉人精英只有很少的选择。一些人顺从了,并为蒙古人服务;一些人放弃公共生活成为隐居者或者把兴趣转向艺术;还有一些人不满蒙古人的统治,形成潜在的破坏力量。汉人精英感觉到他们是排除在蒙古人给予利益的阶级和职业之外的主要群体。但忽必烈和宫廷试图通过保留某些政府机构,如翰林院、国子学、集贤院及国史馆来安抚他们,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人以士大夫为主。
——摘编自费正清(美)《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忽必烈改革呈现出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忽必烈改革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教育大辞典》的释文中明确称其为“教育家”的中国有398位,人多集中在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年)两宋时期(960一1279年)近现代之际(1840年一1919年)。
时期
人数
概述
春秋战国
5
他们以社会改革目标为指向,以不同的地城文化为背最,以各自生活阅历和教育实践为基础提出教育思想。他们相互。竟长争雄,自然而然地引起了百家争呜:百家争鸣又反过来锻练了诸子百家,发展和完善了各家的思想。他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教育家群体,在教育思想和理论上的贡献具有开天辟地的原创性
两宋时期
38
他们人数众多,分为众多的教育流派,如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以南宋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学派竟争的时代。这是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我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近现代之际
226
这一时期教育家数量庞大,成分复杂.既有开明士坤.也有维新人士,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支庞杂的教育家队伍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蔚为壮观。同时各种具有时代烙印的教育名词层出不穷,如实利主义教育、国民教有、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女子教育、教会教育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创办的革命教育等等
 

——摘编自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3题)

4.
马丁·路德认为:“武力可以用来增强信心,也可以用来增强异端,或用来粉碎正直并把一个传异端者变成心口不一的假冒伪善的人。”这说明他
A.强调以暴力反对天主教会B.反对宗教异端思想
C.强调温和改革,反对动乱D.主张“因信称义”
5.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类便被分成一群群的牛羊,每一群都有他自己的首领,首领保护他们就是为了要吃掉他们。”据此,卢梭意在
A.唤醒麻木之人的权利意识B.抨击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要求建立社会契约式国家D.强调君主制容易产生专制
6.
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
A.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
C.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