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帅陆海军。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帅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利差异。(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确实变得小心多了。他不像丘吉尔那样,在茫茫黑夜中独自大声疾呼,他必须留在比武场上继续奋战,不让群众意见与自己距离太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群情激愤,一致支持政府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摘编自威康·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民众反对卷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政府针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这些行动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确实变得小心多了。他不像丘吉尔那样,在茫茫黑夜中独自大声疾呼,他必须留在比武场上继续奋战,不让群众意见与自己距离太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群情激愤,一致支持政府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摘编自威康·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民众反对卷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政府针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这些行动起到什么作用。
3.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材料四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回答: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问题?引用古人的话如何解释?(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4分)
(3)材料三反映的唐太宗用人原则是什么?他在位时用了哪几位贤人?(4分)
(4)结合材料四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材料四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回答: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问题?引用古人的话如何解释?(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4分)
(3)材料三反映的唐太宗用人原则是什么?他在位时用了哪几位贤人?(4分)
(4)结合材料四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3分)
2.单选题- (共23题)
4.
下列对宗教改革历史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
C.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
D.直到19世纪它始终为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 |
5.
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1861年改革,你认为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6.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 B.戊戌变法 |
C.清末新政 | D.预备立宪 |
7.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
12.
透过下图“北魏骑马武士陶俑”能获知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
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
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13.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至忠直疏远,馋佞辐辏”。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最接近司马光说法的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
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
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 |
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
14.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以来几十年间君主七朝八姓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体制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出任地方长官 |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
C.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
D.皇帝直接掌握科举考试的录取权 |
15.
《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
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 |
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 |
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
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 |
16.
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
17.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8.
有关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看法很多,下列哪一点看法缺乏足够的依据
A.敌对阵营的力量处于明显的优势 |
B.美国作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一直站在德国的对立面 |
C.战争开始时候的军事战略决策是错误的 |
D.德国没有征服世界的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保障 |
19.
下列对漫画《美国设计,英法造桥》的解读,正确的是


A.该漫画反映的是国际联盟的成立 |
B.美国是该国际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
C.该国际组织由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得到英法等国的赞同 |
D.该国际组织成立后的活动基本上与其宗旨“保证和平与安全”相一致 |
21.
2011年2月11日,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四国联盟”高级外交官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声明,主张安理会同时增加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新增常任理事国应包括这四个国家。在四国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
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
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2.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越南战争时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麦克纳马拉认为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
A.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动战争 | B.按自己的标准去改造他国 |
C.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盟友 | D.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
23.
由于英国的支持,雅尔塔会议同意法国参加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英国此举是
A.肯定法国为打败法西斯所作的重大贡献 | B.作为对法国战争损失的补偿 |
C.让法国再次强大借以恢复经济 | D.借法国牵制德国的重新强大 |
24.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6.
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讲述正确的是
A.他们都是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 |
B.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作出杰出的贡献 |
C.他们都修建了庞大的历史工程,比如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 |
D.他们在位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
3.选择题- (共22题)
27.下面是甲乙两位关于买房的对话。甲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在前几天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乙说:“我年轻时通过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终于在前几天还清了银行的贷款。”如何看待甲乙两种消费方式
28.下面是甲乙两位关于买房的对话。甲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在前几天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乙说:“我年轻时通过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终于在前几天还清了银行的贷款。”如何看待甲乙两种消费方式
31.如图所示,斜劈A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木桩B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K把物体与木桩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质量为m的物体和人在弹簧K的作用下沿斜劈表面向下运动,此时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的质量/g | 2 | 2 | 84 | 5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24 | 0 | 1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