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277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7/2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6分)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一一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
(3)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4.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管子》
材料二: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天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
材料三:……平籴(买入粮食)文法行,则农人秋粜(卖出粮食)不甚贱,春籴(买入粮食)不甚贵,大贾蓄家不得豪夺之也。而官之出息常什一二,民既不困,国且有利,兹古圣贤之用心也。
——北宋《富国论》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主要针对当时土地方面有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三在“利国便民”问题上肯定了什么主张?主要针对当时粮价方面的什么问题?(3分)
(4)针对材料二、三反映的北宋社会问题,王安石推行了哪些新法?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6分)

2.单选题(共15题)

5.
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天主教会到德国兜售赎罪券
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
C.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试验
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
6.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7.
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 )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③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   ④创立的加尔文宗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
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业奴隶主 ④外部城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9.
预示着分封制下封国采邑制废除的是    (    )
A.设立县制B.废除井田制
C.实行按军功授爵D.推行什伍连坐制
10.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11.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12.
戊戌变法的失败告诉我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
A.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
B.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D.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具有进步性
13.
戊戌变法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是
A.撤并机构B.改革财政C.改革军队D.改革政体
14.
下列对明治维新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强国B.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
C.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D.使日本彻底实现政治民主化
15.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缓和了阶级矛盾B.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C.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D.实和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
16.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民不加赋而国有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 ②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钱财
③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④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
17.
阿里在抵御了英法殖民侵略的同时,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表现是
①创办近代工厂  ②改革行政制度  ③实行开放政策  ④大力发展海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8.
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推动了俄国政治变革
C.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俄国确立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9.
在梭伦改革措施中,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C.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3.选择题(共6题)

20.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
21.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 
22.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 
23.

John is ______ a birthday party in his house with his good friends. (  )

24.

John is ______ a birthday party in his house with his good friends. (  )

25.一天当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不会发生变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