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钢城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095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2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这就决定了中国学习西方纯出于功利观点。这个观点基本上支配了思想界、知识界……当时所译之书主要为科技与法律(国际法),并没有接触到西方文化本身的特质,特别是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宗教……而士大夫则只想学西方的船坚炮利。由于自始即不注意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自我”或“个人”的意识便无从了解。

——摘编自余英时《近代中国个人观的改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指出一种特点即可)

2.单选题(共15题)

2.
孟德斯鸠不太在意权力是被分成三种、四种还是五种,他更在意的是权力是否守法,是否受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孟德斯鸬
A.特别反对权力大于法
B.注重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C.是分权学说的创立者
D.特别关注国家权力分配问题
3.
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
A.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4.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
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涉及领域狭窄
C.注重实用性
D.服务于农业
5.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反映了中国戏剧
A.,时空自由的特点B.表演受限制于舞台
C.内容丰富文武兼备D.象征虚拟的表意性
6.
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B.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D.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
7.
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A.造纸术的革新
B.雕版印刷的推广
C.活字印刷的普及
D.科举取士的需要
8.
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载:“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被广为接受。由此可知,古人认为(  )
A.中医理论带有封建迷信色彩B.人具有超越自然的主体地位
C.要掌握自然规律从而征服自然D.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9.
有学者认为,从开元末至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诗歌创作有三个趋势是明显的:一是超脱现实,清高隐逸,这一趋势由张九龄、孟浩然开其端;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以王昌龄、李白、杜甫为代表;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以萧颖士、元结等为代表。这反映出
A.文学创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文学作品有预测战争的功能
C.诗歌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
D.唐朝政治、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10.
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
A.追求神韵
B.尚意
C.重视法度
D.重情
11.
《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使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束缚。这说明《物种起源》
A.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B.首先提出生物进化观点
C.彻底颠覆了上帝的宗教地位
D.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12.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经典力学
D.进化论
13.
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指古文经学,“新”是王莽的国号。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 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
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
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特点
D.根本上动摇儒学主导地位
14.
1919年,李大钊和胡适进行了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认为应该用一个主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胡适主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失败
C.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15.
1902年,梁启超撰写了《古议院考》,提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认为上古时期的中国就已经萌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由此可知,梁启超
A.鼓吹西学中源减少变法阻力
B.为立宪运动寻找历史依据
C.托古改制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D.认为古代政治比西方优越
16.
近代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以一种新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眼光主要“新”在
A.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
B.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
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D.“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3.选择题(共1题)

17.把每组两个数的和与差写在下面横线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