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福建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057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日本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文部省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把普及国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学制令》的首要任务,并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并规定要开办工(机械、矿山)、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用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1879年颁布了《教学大旨》突出强调日本文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救语》则要求臣民“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
材料二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沙皇政府规定,只有在古典文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才能升入大学学习。古典文科学校的教育,是使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古典学科上,修业期长达八年。实际上学生都是贵族的子弟。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与此同时,沙皇还保留了教会学校。此外,在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中就明确规定,神学在各类学校教学科目中居首位、僧侣有但任教师的优先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俄、日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俄、日教育改革对两国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秦军战绩:全胜58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3次;败北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的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对此,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依靠帝室的神圣尊严,断然推翻旧政府。福泽谕吉
(1)上述材料中“守旧衰老的政府”、“帝室”分别指的是什么政府?
(2)明治维新时,“帝室的神圣尊严”是怎样被强化的?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
材料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4)材料中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单选题(共8题)

4.
之所以称德国为“教皇的奶牛”是因为
A.德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
B.德国为教皇喂养了很多奶牛
C.教皇从德国劫走大量财富
D.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5.
卡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6.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7.
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8.
梭伦采取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要求的反映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C.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
9.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①天主教会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②天主教会的教义教规全面影响着欧洲的社会生活
③天主教会建立宗教裁判所
④天主教会控制了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
短暂的戊戌变法悲壮的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促进思想启蒙
C.发展社会经济D.推动政治改革
11.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D.推广县制

3.选择题(共3题)

12.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矛盾和代沟的积极做法是(   )
13.

学校中部分学生“不受管”,爱与老师对着干,在家里与父母对着干,这种心理属于(   )

14.

学校中部分学生“不受管”,爱与老师对着干,在家里与父母对着干,这种心理属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