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马丁·路德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约翰·加尔文
(1)根据材料一,说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指出这一论纲在宗教改革中的地位。(3分)
(2)比较材料二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8分)
材料一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马丁·路德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约翰·加尔文
(1)根据材料一,说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指出这一论纲在宗教改革中的地位。(3分)
(2)比较材料二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8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
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材料三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四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 “旧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
(2)材料二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2分)
(3)材料三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4分)
(4)明显可以看出,材料四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2分)
(5)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4分)
材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
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材料三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四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 “旧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
(2)材料二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2分)
(3)材料三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4分)
(4)明显可以看出,材料四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2分)
(5)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4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产的标识。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
材料二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材料三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即使是最严重的坏事在它眼前发生,它也既不能阻止,又不能铲除了。但在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既然氏族制度对于被剥削的人民不能有任何帮助,于是就只有期望正在产生的国家。而国家也确实以梭伦制度的形式给予了这种帮助,同时它又靠牺牲旧制度来增强自己。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四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2分)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5分)
(3)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贵族出身的梭伦为什么会在改革中触犯贵族的利益?(3分)
(4)据材料四,指出梭伦改革的主要影响。(3分)
材料一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产的标识。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
材料二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级 | 等级名称 | 财产资格 | 分享的政治权利 |
第一等级 | 500斗级 |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 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
第二等级 | 骑士级 | 年收入达300麦斗 | 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
第三等级 | 双牛级 | 年收入达200麦斗 | 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
第四等级 | 日佣级 |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
材料三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即使是最严重的坏事在它眼前发生,它也既不能阻止,又不能铲除了。但在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既然氏族制度对于被剥削的人民不能有任何帮助,于是就只有期望正在产生的国家。而国家也确实以梭伦制度的形式给予了这种帮助,同时它又靠牺牲旧制度来增强自己。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四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2分)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5分)
(3)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贵族出身的梭伦为什么会在改革中触犯贵族的利益?(3分)
(4)据材料四,指出梭伦改革的主要影响。(3分)
2.单选题- (共17题)
4.
1525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随之纷纷仿效。这不能说明()
A.路德主张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
B.路德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识 |
C.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D.宗教改革后,宗教不复存在 |
5.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
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
D.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6.
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
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
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7.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A.对上帝的信仰才能使人得救 |
B.在教会的指导下阅读《圣经》 |
C.依靠个人的善行来赎罪 |
D.世俗政权服从天主教会 |
8.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
B.北魏当时的保守势力强大 |
C.孝文帝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 |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
10.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
14.
对于秦国而言,商鞅变法所起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
A.废除旧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
B.国力增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
C.使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 |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
15.
有学者认为,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有时还相互推崇。“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最有可能是指
A.朝廷对文官的防范 |
B.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
C.朝廷对割据势力的防范 |
D.朝廷对宰相等重臣的防范 |
16.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造成这种统治的根源是
A.统治衰退 |
B.起义频繁 |
C.兵力不足 |
D.吏治腐败 |
19.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这表明他认为( )
A.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态度 |
B.最高统治者的才能决定国家命运 |
C.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朝政兴衰的标准 |
D.改革教育与选官制度是根本大计 |
20.
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 )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
3.选择题- (共1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