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全书分为十五章,前有引言和绪论。从前十四个篇目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种起源》的内容:讲述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而前十四章,又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是第一章至第五章为第一部分,第六章至第十章为第二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为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全书的主体及核心,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第二部分中作者设想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给进化学说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再一一解释,使之化解。这正表现出作者的勇气和学说本身不可战胜的生命力。在第三部分,达尔文用他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形态分宜、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使这一理论获得了进一步支撑。
材料二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将《天演论》导论分为18篇、正文分为17篇,分别冠以篇名,并对其中28篇加了按语。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提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严复在按语中指出,植物、动物中都不乏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例子,人类亦然。人类竞争的胜负不在人数之多寡,而在其种其力之强弱。面对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严复尖锐指出,中国再也不能不看实际地妄自尊大,弄得不好,就会亡国灭种。《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但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它启示人们,虽然中国目前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材料三一个美国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5%的美国人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有足够的科学依据,35%的人称进化论证据不足,29%的人表示知道得太少。而更让科学家感到惊讶的是45%的美国人认为现代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的。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物种起源》出版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译《天演论》的背景及目的。
(3)如何看待材料三中今日美国人对待进化论的态度?
材料-《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全书分为十五章,前有引言和绪论。从前十四个篇目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种起源》的内容:讲述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而前十四章,又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是第一章至第五章为第一部分,第六章至第十章为第二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为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全书的主体及核心,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第二部分中作者设想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给进化学说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再一一解释,使之化解。这正表现出作者的勇气和学说本身不可战胜的生命力。在第三部分,达尔文用他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形态分宜、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使这一理论获得了进一步支撑。
材料二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将《天演论》导论分为18篇、正文分为17篇,分别冠以篇名,并对其中28篇加了按语。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提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严复在按语中指出,植物、动物中都不乏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例子,人类亦然。人类竞争的胜负不在人数之多寡,而在其种其力之强弱。面对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严复尖锐指出,中国再也不能不看实际地妄自尊大,弄得不好,就会亡国灭种。《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但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它启示人们,虽然中国目前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材料三一个美国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5%的美国人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有足够的科学依据,35%的人称进化论证据不足,29%的人表示知道得太少。而更让科学家感到惊讶的是45%的美国人认为现代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的。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物种起源》出版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译《天演论》的背景及目的。
(3)如何看待材料三中今日美国人对待进化论的态度?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儒学的演进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重视礼乐教化阶段;2.重视心性理论阶段。”
一李申《简明儒学史》
材料二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一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的109年,新旧思想尖锐冲突,中西思想不断碰撞,没有一以贯之的主流思想,这就需要分阶段探讨。如何划分阶段是一个难题,学术界持两阶段论者居多,但以什么为界标又有分歧,第一种认为应以辛亥革命为界标,第二种认为应以五四运动为界标。
(1)用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儒学的两个阶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之洞的观点。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材料一古代儒学的演进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重视礼乐教化阶段;2.重视心性理论阶段。”
一李申《简明儒学史》
材料二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一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的109年,新旧思想尖锐冲突,中西思想不断碰撞,没有一以贯之的主流思想,这就需要分阶段探讨。如何划分阶段是一个难题,学术界持两阶段论者居多,但以什么为界标又有分歧,第一种认为应以辛亥革命为界标,第二种认为应以五四运动为界标。
(1)用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儒学的两个阶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之洞的观点。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它使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付出了很大代价换来的,对于形成正确的理论是十分珍贵的。
——《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集》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邓小平理论形成提供借鉴的重大国际事件并说明其国内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中图1这一运动的重要影响。图1和图2所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材料一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它使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付出了很大代价换来的,对于形成正确的理论是十分珍贵的。
——《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集》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邓小平理论形成提供借鉴的重大国际事件并说明其国内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中图1这一运动的重要影响。图1和图2所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2.单选题- (共19题)
5.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文学家和画家的主题。”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以“神圣的东西”为主题的是
A.《神曲》 |
B.《十日谈》 |
C.《蒙娜丽莎》 |
D.《哈姆雷特》 |
6.
《全球通史》载:“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由此可见
A.材料中的“这些哲人”是指宗教改革家 |
B.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
C.材料中的“理性”是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直接影响 |
D.材料中的“这些哲人”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
7.
胡登在《致萨克森选侯书》(1520年)中呼吁:“让我们恢复普遍的自由!……把这些蹂躏德意志,并继续吞食一切的罗马人赶出去。”这一“呼吁”的矛头指向
A.萨克森贵族 |
B.德意志民族 |
C.全体罗马人 |
D.罗马教皇 |
8.
虽然苏格拉底受到智者学派的一些影响,但把苏格拉底当作智者学派的一员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其理由在于苏格拉底
A.认为只有知识才是完美的 |
B.认为真理在于人的感觉 |
C.以人的眼光考察世界 |
D.强调人应该重视道德 |
9.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婉约派的词风。下列各项与她的词风相同的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10.
宋以来出版中心散及全国四面八方,形成官刻、坊刻及私刻的印刷网络,印刷品内容也扩及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所有领域。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伤寒杂病论》得到世人追捧 |
B.《齐民要术》的广泛传播 |
C.印刷品种类开始多样化 |
D.宋代印刷术的进步和普及 |
11.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歌曲《说唱脸谱》反映了
A.人物画的多样技法 |
B.京剧分为四大行当 |
C.戏曲贴近民众生活 |
D.脸谱程式化的特点 |
12.
“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动物,它的任何一个器官经常利用的次数越多,就会促使这个器官逐渐地巩固、发展并增大起来,而且其能力的进步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材料中的观点实际上是
A.鼓励社会竞争 |
B.批评达尔文理论 |
C.发展细胞学说 |
D.生物进化观点 |
13.
有人将近代科学技术的历程概括为“破茧”(科学诞生)、“羽化”(科学发展)和“飞升”(科学应用)三个阶段。其中“飞升”阶段的发明给交通带来的重大变化是
A.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 |
B.蒸汽机和内燃机应用于交通 |
C.科学和技术实现了密切结合 |
D.开创了近现代科学的新时代 |
14.
爱因斯坦指出:“伽利略的发现告诉我们,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因为它们有时会引到错误的线索上去。”这说明科学研究应
A.重视细致观察 |
B.重视实验证实 |
C.立足社会实践 |
D.重视理论构建 |
15.
谭嗣同在《仁学》中指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这里谭嗣同
A.把儒家学说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起来 |
B.对封建政体、纲常名教进行大胆批判 |
C.赋予维新改良措施以鼓动性和感染力 |
D.论证君主立宪制与社会发展潮流一致 |
16.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阐明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之一是
A.为中国民众实现自我解放指明了方向 |
B.实现了劳资双方关系的协调与和解 |
C.使中国民主革命具备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
D.一定程度促成了劳工阶层意识的觉醒 |
17.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魏源提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弱),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弱)。故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材;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这一观点的实质是
A.人尽其才的人才观 |
B.师夷长技的纲常观 |
C.工商皆本的理财观 |
D.经世致用的务实观 |
18.
胡适认为,所有的主义和学理应该当作帮助我们思想的工具,不能当成绝对真理来终止我们的思考和僵化我们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培植创造性的智慧、训练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从含有迷信的抽象名词或学理中解放出来。这一观点
A.旨在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张 |
B.倡导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 |
C.批评新文化运动者脱离实际 |
D.指责新文化运动没有批判迷信 |
19.
下图所示为***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将它作为***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的理由是


A.该书正确分析了中国各阶级的特点 |
B.***对民主革命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 |
C.该书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相关问题 |
D.该书全面概括了中国革命的相关理论 |
20.
***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这一言论主题与下列文献一致的是
A.《新民主主义论》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C.《井冈山的斗争》 |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21.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第二份宣言书。这主要是因为它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