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95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并列举欧洲近代思想史上与此核心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
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材料二: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

2.单选题(共18题)

3.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如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权力
D.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4.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平等的观点完全相同
D.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5.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思想观点属于:
A.古希腊哲学思想
B.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C.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6.
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某文学社举办了莎翁作品展。可以在展会上展出的莎翁作品是
A.B.C.D.
7.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B.倡导民主改革与反抗精神
C.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D.揭露教会的腐败与神学的荒谬
8.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的回答应是
A.因行称义
B.不信教皇,也不信人有灵魂
C.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9.
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是“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主要是指
A.摧毁了基督教神学理论
B.推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
C.勾画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0.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政策的调整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D.主流思想的演变
11.
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书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这种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12.
宋代士大夫掀起藏书风气,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超过官方藏书。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
A.造纸术的发明
B.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C.市民文学的兴起
D.活字印刷术的创造
13.
中国古典文学形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创作特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文学形式的创作风格属于
A.楚辞
B.汉赋
C.宋词
D.元曲
14.
“假如两个质量很大的钢球相互接近,其原因是:两个钢球没有时,周围的时空犹如一张拉平的网,两个钢球出现后把这张时空网压弯了,于是两个钢球就沿着弯曲的网滚到一起来了。”这一解释的科学理论依据是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量子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15.
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
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D.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16.
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B.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相对论继承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
17.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18.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其理由可能是
A.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B.创立了量子论
C.创立了相对论
D.创立了进化论
19.
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②内燃机的创制
③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④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
“在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是地球的主人,万物都是为了人类生活这个目的而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被人们从宇宙中彻底驱除出去的事件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C.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D.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