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安徽庐江县钱桥、泥河中学高二12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94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西方思想家对这一话题多有探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任务主要是探讨与人生幸福有关的道德伦理问题……认为美德基于知识,而两者之获得皆有赖于教育。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莎士比亚既满腔热情地肯定人的正当欲望,歌颂人性、青春和爱情……同时也看到了大力放纵个人主义充满贪婪等等的一个世界。

——据张莉《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三 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

——马执斌《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关于道德问题的主张及其获取途径。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莎士比亚认为人文主义思想存在什么不良倾向?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康德关于自由的主张。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2.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其间涌现出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列几位人物: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
(2)概述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什么特点?

2.单选题(共16题)

3.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A.否定行为的重要性B.肯定信仰的权威
C.抨击教皇和教会D.强调“道”的重要性
4.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5.
达林·麦马虹著有《幸福史》,曾总结过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应填上
A.智慧和德行B.法律与宗教信仰
C.金钱与权力D.民主与科学
6.
《世界文化史》中提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是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级神职人员……”这主要表明
A.意大利的封建专制势力强大B.文艺复兴刚开始
C.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7.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政策的调整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D.主流思想的演变
8.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9.
如图,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10.
有人指出:“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以下对这一观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否定了瓦特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B.瓦特的发明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历史
C.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发明家的重要意义
D.瓦特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11.
中国近代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12.
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13.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滋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
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
14.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挽救了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
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15.
有人说:“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发,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这反映出其思想主张是
A.中体西用B.变法改制
C.民主共和D.反对学习西方
16.
“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A.重视军事实力 B.重视宗教的作用
C.重视商业 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17.
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D.三者同步
18.
学者王尔敏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所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原始动力”是指
A.师夷长技B.救亡图存
C.变法图强D.民主共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