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93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 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2.单选题(共14题)

2.
“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11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A.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B.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
C.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
D.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
3.
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据此可知
A.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
B.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
D.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4.
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提出:每个人在追求享受的时候,都应该不做破坏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事情;国家的目的是保障公民过幸福的生活。其主张体现了
A.以法治国的理念
B.主权在民的观点
C.社会契约的思想
D.权力制约的观点
5.
古希腊的高尔吉亚曾意图为被当时视为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祸首的海伦平反。高尔吉亚认为,海伦走到特洛伊的原因不外乎四者之一:神的驱使、武力、爱情或被言语说服。如果是神的安排,海伦不应被责怪。若是因为武力,则应是施加武力者被怪罪。若是受爱情的影响,罪不在她,因为“如果爱情是神圣,有神的力量,人怎能抗拒?如果爱情是人共有的弱点,这不是罪过,而只是不幸。”最后,若是言语说服她,也不能怪她,因为“言语有能力支配人,能以小成就大,也能止息恐惧、缓和痛楚、营造喜乐、博取同情。”下列观点中与高尔吉亚观点最相近的是
A.重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
B.不断地认识你自己
C.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D.人是万物的尺度
6.
“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下列属于“这一群优秀的人物”范畴的是
A.普罗塔格拉B.但丁C.马丁·路德D.达尔文
7.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说:“人的发现,便是敢于尽量地生活着,敢于丰富地生活着。宇宙的发现,却是智识的加添和科学及地理上的种种发现,它们大抵也是人的发现的效果。”材料意在强调
A.智者运动的意义
B.文艺复兴的意义
C.宗教改革的意义
D.启蒙运动的意义
8.
康德曾经提出:“我不得不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上述言论说明了他
A.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
B.彻底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科学诠释了启蒙运动的目的
9.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这一时期东西方先哲的下列主张中,与中庸思想不具有相似之处的是
A.孔子:“过犹不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亚里士多德:“凡行为共有三种倾向,其中两种是恶,即过度和不及”
C.印度的释迦牟尼:“避免两种极端,即理性自觉”
D.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10.
但丁在《神曲》中将地狱的第一层描绘为关押不信基督教的人,其中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赫克托尔等。在整个阴森恐怖的地狱中,也只有这一块地方是光亮的,有宏伟的城堡、美丽的溪流与青翠的草地。这表明诗人
A.崇拜古典学术B.倡导宗教改革
C.追求民主政治D.反对信仰上帝
11.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

期至

清初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  )
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12.
老师介绍下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请问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13.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下列与这位科学家相关的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量子理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14.
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15.
下表列出了19、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上有重大意义的实验发现
年代
人物
贡献
年代
人物
贡献
1895
伦琴
发现X射线
1900
维拉德
GAMMA射线
1897
汤姆
发现电子
1901
考夫曼
电子的质量随速度增加
1898
居里夫妇
钋和镭
1902
勒那德
光电效应基本规律
 
这些发现
A.弥补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B.宣告了量子论这一现代物理理论的诞生
C.从根本上动摇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
D.促使人们冲破原有物理学理论的框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