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6题)
2.
下图为文艺复兴中创作的作品,人们认为它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其原因在于它


A.贬低了君主的地位和抬高人的形象 |
B.揭露了神的虚伪和教会的腐朽 |
C.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信教者的无知 |
D.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
3.
四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提出了一个命题,你认为哪个最不适宜?
A.两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
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4.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
7.
图是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下列对此竹简的创作年代推论相对合理的一项是()


A.从来源看是汉墓出土肯定是汉代创作 |
B.从材料看是竹简肯定不是东汉以后创作 |
C.从内容看是《论语》肯定是春秋时期创作 |
D.从字体看是隶书肯定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创作 |
11.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13.
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转变。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A.张謇 |
B.梁启超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14.
当代旅澳中国著名油画艺术家沈嘉蔚先生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从图片中,能够获取的主要信息有:

①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产物
②主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
③新思想在北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④体现了新旧并存的特点

①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产物
②主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
③新思想在北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④体现了新旧并存的特点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5.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对专制统治 |
C.救亡图存 |
D.反抗外来侵略 |
2.选择题- (共9题)
17.
某校严格遵照有关规定,禁止在校园内吸烟。此举( )
①能杜绝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 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④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分辨是非,做出正确选择
18.
某校严格遵照有关规定,禁止在校园内吸烟。此举( )
①能杜绝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 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④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分辨是非,做出正确选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