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
——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
(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
(3)结合材料三,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
——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
(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
(3)结合材料三,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
2.
十六世纪以来东西方科学领域涌现了一批文化巨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述。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面对明末沉重的历史现实,徐光启试图通过“会通”中西哲学、宗教、科学,以期达到富国强兵,实现“可以远迈百王,垂贻永世”的宏愿。他“会通”中西的第一步是从翻译开始的,他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最先揭开了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序幕。,1623年,徐光启上疏的《辩学书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伽利略进行科学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二者科学研究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材料一 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述。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面对明末沉重的历史现实,徐光启试图通过“会通”中西哲学、宗教、科学,以期达到富国强兵,实现“可以远迈百王,垂贻永世”的宏愿。他“会通”中西的第一步是从翻译开始的,他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最先揭开了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序幕。,1623年,徐光启上疏的《辩学书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
——摘编自黄中治《浅谈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比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伽利略重视对自然现象进行观测,更重视对自然现象进行实验研究。他进行了单摆实验、斜面实验、自由落体实验、船舱实验等卓有成效的实验研究工作。伽利略在实验研究工作中,不仅靠对自然理性的把握实现了数学与实验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思想上的突破。而且他要通过实验去发现自然的规律,他使物理学彻底摆脱了依靠形而上的思辨、自觉、猜测和定性的议论状况。他实现了由验证自然规律到发现自然规律的突破,为人类思想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启示。——摘编自吕增建《伽利略科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主要贡献及研究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伽利略进行科学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二者科学研究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6题)
3.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
A.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
B.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
C.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 |
D.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
4.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未来社会的制度构想 |
B.促进思想解放 |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
D.批判宗教神学 |
5.
但丁曾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彼特拉克则公开蔑视神灵。但与此同时,《神曲》仍然重复的是神学思想的故事,“行动中的彼特拉克也是一位恪守传统的基督徒”据此可知,当时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
B.新旧过渡的时代特征 |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 |
D.人文主义者缺乏创新 |
6.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
B.批判质疑,社会契约 |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
D.思想自由,理性思考 |
9.
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材料中的“最大缺点”
A.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全面繁荣 |
B.客观评价了雅典的民主政体 |
C.调动了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 |
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提供借鉴 |
10.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1743-1794)说:“我将通过原因和事实显示出我所研究的成果,人类在实现其能力的完善上绝无限制,……这种不断完善的进步将挣脱任何想使之停顿的力量,……这种进步只会在速度上或慢或快,但它决不会倒退。”其突出强调的是
A.民主 | B.科学 | C.理性 | D.进步 |
11.
康德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表明康德主张
A.契约立国,主权在民 |
B.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
C.启蒙的真谛是保障思想自由 |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12.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
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
C.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
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
13.
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A.“颜柳二公书尤多” |
B.“唐之文章称韩柳” |
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 |
D.“李杜诗篇万口传” |
14.
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此评价的依据不包括
A.张衡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二京赋》 |
B.张衡在地震学方面贡献卓著,制作了地动仪 |
C.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 |
D.张衡改进了天文仪器,创制了我国的农历 |
15.
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自昭君出塞,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材料反映出
A.和亲政策误国的历史教训 |
B.士人仕途无望借古讽今 |
C.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
D.汉族文人家国衰败之痛 |
16.
从公元960年到1278年,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夏几个政权同时并立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印刷、兵器、纺织、制瓷、造船、冶金、土木建筑等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记录;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传统领域也同样硕果累累,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传世的科学著作。主要原因是
A.农业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步 |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
C.政权同时并立 |
D.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
17.
宋代的士大夫认为诗、书、画应该融会贯通,他们主张把诗歌、书法中书写不尽的情思通过画面呈现出来,以借物抒情、托物寓兴。这表明在宋代的绘画发展中
A.成熟的中国画理论开始出现 |
B.形似是衡量当时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 |
C.唐人的青山绿水重新得到重视 |
D.写意画开始兴起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