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1)归纳材料一中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3)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四与材料一的侧重点各自是什么?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1)归纳材料一中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3)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四与材料一的侧重点各自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8题)
2.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 B.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
C.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
4.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 |
5.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B.“存天理,灭人欲”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6.
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雅典政局动荡,世风日下,民众精神空虚,道德败坏。智者们虽然回答了什么是道德,但同时他们利用混乱的社会状态迎合着当时的社会恶俗,误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针对这一情况,苏格拉底提出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认识你自己 |
C.追求舒适的生活 |
D.美德即知识 |
7.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以上材料表明卢梭
A.捍卫人民主权 |
B.主张开明君主制 |
C.主张三权分立 |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
8.
在智者运动中,“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是较为一致的。“智者运动”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A.政治民主 | B.经济发达 |
C.学术浓郁 | D.思想独立 |
9.
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克的道白:“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这里所谓的“古人”和“道路”可以理解为
A.君主专制理性主义 |
B.神学思想自由主义 |
C.经院哲学唯物主义 |
D.古典文化人文主义 |
11.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A.鼓吹暴力革命 |
B.要求实行法治 |
C.反对财产平等 |
D.主张自由和理性 |
13.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賦、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宋词、唐诗、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
14.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A.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
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
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
D.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
15.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
17.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
18.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
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 |
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 |
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
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