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科技发明 |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 ||
件数 | 百分比 | 件数 | 百分比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材料二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材料一

(明)文徵明书《后赤壁赋》
材料二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苏轼
材料三 京剧,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报《申报》上,之所以叫京剧,是出于各地观众对于它出自北京的称谓,充分体现了它鲜明的地域特征。
——彭飞《中国的戏剧》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这反映了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2)材料二评论的绘画应属于什么画种?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京剧得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
2.单选题- (共13题)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自觉守法 | B.安提丰属于智者学派 |
C.希腊学者自主意识的觉醒 | D.希腊学者具有理性精神 |
①前者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人文主义;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天主教会的压制。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③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A.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 |
C.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 |
A.人欲之中,天理所寓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自由民主法治 |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
A.要求统治者应量才受用 |
B.强调知识和理性的重要 |
C.反对统治阶级实行专制统治 |
D.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精神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A.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
B.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
C.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
D.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
A.印刷术的发展 | B.科举制度完善 |
C.造纸术的发明 | D.图书成为商品 |

A.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
C.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

A.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构成 |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 |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
3.选择题- (共2题)
紫罗兰花瓣的单瓣与重瓣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l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一直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且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蕊、雄蕊发育不完善).
实验二:取实验一 F1中单瓣紫罗兰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正常植株全部表现为重瓣性状.请回答:
(l)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罗兰的花瓣中{#blank#}1{#/blank#} 为显性性状,F1中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blank#}2{#/blank#} .
(2)请推测: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等位基因(D、d)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染色体缺失的{#blank#}3{#/blank#}(填“花粉”、“雌配子”)致死,而染色体缺失的{#blank#}4{#/blank#} (填“花粉”、“雌配子”)可育.如图1是 F1中单瓣紫罗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四分体的构象,请在下面的染色体上标出基因组成{#blank#}5{#/blank#} .
(3)若D、d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D﹣、d﹣表示基因位于缺失染色体上,请在图2中写出F1中选择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2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F1的雌、雄配子及比例){#blank#}6{#/blank#} .
(4)将紫罗兰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加温或用蛋白水解酶稍加处理,用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即出现横带,称为G带(富含A﹣T序列的核苷酸片段);如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做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就出现另一套横带,称为R带(富含G﹣C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一般情况下,对于碱基对数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而言,{#blank#}7{#/blank#} (填“G带”、“R带”)更丰富的那条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基因突变一般{#blank#}8{#/blank#} (填“会”、“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带型.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