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78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3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 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清代的中国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
(2)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
(3)分析清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发展的差异对欧洲和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普罗泰格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1)根据材料一至四,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五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2.单选题(共9题)

3.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庄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4.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
B.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
5.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B.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C.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D.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6.
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
A.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D.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7.
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平等”
C.“与上帝直接对话”
D.“主权在民”
8.
“每个个人都把自己的一切完全地奉献了出来,那么,对于所有的人来说,这个条件就都是一样的,而反过来,一切够享有的条件对于所有的人也都是一样的。于是,就没有人有任何兴趣使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了。”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社会契约思想B.天赋人权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
9.
马克思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马克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0.
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说明当时德意志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
B.教会与地主的矛盾
C.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
D.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
11.
亚里士多德和华盛顿在逝世前都曾立下遗嘱,要求释放家中奴隶。两者共同的思想理念是
A.自由主义
B.天赋人权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