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中西启蒙思想

材料二: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材料三: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3分)在内容与实质上有何不同?(1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为李约瑟博士全方位分析中国在15世纪以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9分)
材料一:中西启蒙思想

材料二: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材料三: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3分)在内容与实质上有何不同?(1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为李约瑟博士全方位分析中国在15世纪以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9分)
2.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8分)
(2)依据材料二图1、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共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3分)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材料一: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8分)
(2)依据材料二图1、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共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3分)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2.单选题- (共6题)
3.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B.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
C.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
4.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 |
B.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上帝 |
C.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
D.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
5.
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中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在苏轼看来,文人画和工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画风是否工笔重彩 |
B.是否寄托画家情感 |
C.画面是否气势磅礴 |
D.实景描写是否突出 |
6.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 | B.实行民主政治 |
C.实现中国工业化 | D.启蒙与救亡并重 |
7.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