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怀仁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757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5/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重塑社会道德、重整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莱布尼茨认为:中国道德是治国的根本,也是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原因.法国伏尔泰认为:德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中国的政治制度很早就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中华大帝国风物史》,《中国通史》等早期介绍中国的书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过详细描述,1583年出版的《伟大的中国》一书,专章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考试方法和内容,引起欧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注意,并得到欧洲皇帝们的高度肯定.魁奈吸取老子的“无为”思想,第一个把“无为”译成“自由放任”,并创立了依赖自然法则的重农经济学.亚当·斯密则直接继承了重农学派“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提出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者认为:由于孔子尊君权,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原则不相合: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异,与现代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相冲突.中国的优学不革命,儒学不转轮,中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所以,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完全取决于能否将信家学说彻底打倒,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彻底革命.
(l)根据材料一,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明的介绍与宣传着眼于哪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哪些适应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者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截然相反的原因。
(3)同为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科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东西方的特遇可谓冰火两重天。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何种态度?
2.
材料一吾今欲极言新民为当务之急……其天下之论政术者多矣,动曰某甲误国,某乙殃民;某之事件,政府之失机;某之制度,官吏之溺职。若是者,吾固不敢谓为非然也。虽然,政府何自成?官吏何自出?斯岂非来自民间者耶?某甲某乙者,非国民之一体耶?……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治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国民之文明程度高者,虽偶有暴君污吏,虔刘(劫掠,杀戮)一时,而其民力自能补救之而整顿之。……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1906年)
材料二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一一实则是近三十年一一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二千多年君主专例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一一粱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l)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2)从材料二看,梁启超对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看法?对梁启超所说的两宗事业的做成你有什么看法?
3.
材料一的确,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一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 卷
材料二  皇帝(拿破仑)正是在与他(普拉特神父)会见时说了那句著名的话:“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吧.”
一一(苏联)叶.维.塔尔列著《拿破仑传》
(1)材料一中“拿破仑己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拿破仑为“现代国家”所作的努力。
(2)材料二中拿破仑说“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我们评论历史人物时应遵循的方法有哪些?

2.单选题(共6题)

4.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B.主张机器生产
C.发展近代交通D.吸收世界文明
5.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B.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6.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7.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的看法的同志们)产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
8.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严重脱离中国现实国情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完美结合中西政治制度
9.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生活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3.选择题(共1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