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
——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
材料二 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三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4分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4分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4分
材料一 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
——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
材料二 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三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4分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4分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4分
2.单选题- (共21题)
2.
“西学东渐”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但它真正起源是在明代,最早给中国带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是明代后期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他来中国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A.传播先进科学技术 | B.传播马丁·路德的新教思想 |
C.传播天主教思想 | D.为西方侵略中国探路 |
3.
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人们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 |
B.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聚敛钱财 |
C.14、15世纪的天主教会得到了西欧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 |
D.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因为它受教会压榨最严重 |
4.
在中国北宋时期有一个叫杨时的青年为了请求著名学者程颢收他为徒,在程府门外的大雪中立了一天一夜,终于感动了程颢,留下了“程门立雪”这个美谈。在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罗马教皇门前冒着大雪站立了三天三夜,这说明( )
A.亨利四世比杨时更有决心 | B.亨利四世求学更为心切 |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
5.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6.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
7.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对这一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
B.依托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
C.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注定其“造反”会失败 |
D.康有为没有反清,只是要改良而已 |
8.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9.
(题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是
A.改革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 |
B.解放农奴,给予土地 |
C.进一步强化农奴制度,以巩固统治 |
D.开办手工工场,以发展工商业 |
10.
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A.广大农民 | B.中下级武士 |
C.新兴地主 | D.高利贷者 |
11.
在欧洲宗教改革前,由于王权软弱,社会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下列哪些力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 )
①新兴资产阶级 ②新贵族 ③封建君主 ④天主教会
①新兴资产阶级 ②新贵族 ③封建君主 ④天主教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12.
英国宗教改革后不久,就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更加激进的思潮,即清教运动。英国掀起的清教运动目标是( )
①改革英国国教 ②建立廉俭教会 ③反对专制王权 ④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
①改革英国国教 ②建立廉俭教会 ③反对专制王权 ④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4.
有人评价说,1861年后的俄国就是一个大杂烩,既有资本主义的东西,又有农奴制度的残余,还有极端的沙皇专制主义,这种“大杂烩”社会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
A.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 | B.殖民帝国主义 |
C.垄断主义帝国 | D.农奴制帝国 |
15.
下列有关阿里改革性质的叙述比较确切的是( )
①纯封建性质的改革 ②近代色彩强烈的封建改革 ③典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奴隶主贵族的争权夺利 ⑤不彻底的政治改革运动
①纯封建性质的改革 ②近代色彩强烈的封建改革 ③典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奴隶主贵族的争权夺利 ⑤不彻底的政治改革运动
A.①④ | B.②⑤ | C.③⑤ | D.②④ |
16.
有人评价说:“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从他创办的各种工厂中就能体现出来。这些工厂虽然是近代工厂,但工厂里的工人是不自由的。”穆罕默德·阿里创办的各种工厂里的工人主要是( )
A.破产农民 | B.雇佣工人 |
C.强征服役的农奴 | D.军队中的士兵 |
17.
如图是1865—1905年日本女子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图。日本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家,1865年前,日本女子受教育率不足5%,之后某一时期突然上升,到1905年高达95%以上。日本女子受教育率突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A.幕府放松了对女子的教育限制 |
B.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教育改革法令 |
C.日本天皇下达了《教育敕语》 |
D.日本政府确立了殖产兴业的方针 |
19.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宣布实行土地国有,他把一部分土地出租给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把另一部分土地赐给部下、亲属和官吏,后者做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 B.消除割据势力 |
C.扩大了统治基础 | D.增加赋税收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