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对于科学教育及科学传播的贡献更多于新教,一些新教徒教育改革者也承认知识水准受到耶稣会学校“极大促进和加强”;耶稣会在向全球传播信仰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传播,中国最早对西方天文学和数学的接触也正是缘于利玛窦等耶稣会士。路德与加尔文都曾公开对日心说报以鄙夷,而最先对日心说提出强烈抗议的也是新教徒,而天主教最终裁定哥白尼为异端也有很多程度上是迫于新教徒的压力。
但是,新教“如何得救?不凭善功,惟凭信心”“权威何在?不在教会,惟独圣经”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对科学有所促进。首先,人们认为“自然之书”是上帝的完美作品,所以探索自然便是更深入地体验自然的完美,于是科学探索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其次,剥夺了教会的权威的观念意味着新教更强调个人的理解,使学者的自主思考和自由评论更为充分了。最后,所谓的新教伦理使得世俗工作更受重视,而科学活动——尤其是实用性的科学成就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无论是哪一种宗教,对于科学的发展都会同时具有促进和束缚的影响,与其把宗教改革对科学革命的促进作用归功于新教的独特主张,不如说是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本身催化了科学及社会变革的某些进度。
——摘编自古雴《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
回答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教与科学革命的关系。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本身催化了科学及社会变革的某些进度”这一观点?
材料 在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对于科学教育及科学传播的贡献更多于新教,一些新教徒教育改革者也承认知识水准受到耶稣会学校“极大促进和加强”;耶稣会在向全球传播信仰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传播,中国最早对西方天文学和数学的接触也正是缘于利玛窦等耶稣会士。路德与加尔文都曾公开对日心说报以鄙夷,而最先对日心说提出强烈抗议的也是新教徒,而天主教最终裁定哥白尼为异端也有很多程度上是迫于新教徒的压力。
但是,新教“如何得救?不凭善功,惟凭信心”“权威何在?不在教会,惟独圣经”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对科学有所促进。首先,人们认为“自然之书”是上帝的完美作品,所以探索自然便是更深入地体验自然的完美,于是科学探索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其次,剥夺了教会的权威的观念意味着新教更强调个人的理解,使学者的自主思考和自由评论更为充分了。最后,所谓的新教伦理使得世俗工作更受重视,而科学活动——尤其是实用性的科学成就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无论是哪一种宗教,对于科学的发展都会同时具有促进和束缚的影响,与其把宗教改革对科学革命的促进作用归功于新教的独特主张,不如说是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本身催化了科学及社会变革的某些进度。
——摘编自古雴《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
回答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教与科学革命的关系。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本身催化了科学及社会变革的某些进度”这一观点?
2.单选题- (共13题)
2.
朱熹在将两个孙子的教育托付于弟子后,在信中叮嘱弟子严督二孙“只可着力学做好人,是自家本分事。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初不曾说要入太学,取科第也。”王守仁也曾将读书作文称为“枝叶事”,立志才是“植根事”。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 )
A.强调“天理”的决定作用 |
B.明确反对科举制度 |
C.强调“发明本心” |
D.强调人的修养为首位 |
3.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都否定了传统主流思想文化 |
B.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 |
C.都对此后的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影响 |
D.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
4.
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以下主张最有助于“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
A.先定论 | B.《圣经》至上 |
C.王权高于教权 | D.因信称义 |
5.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 B.革命权利的学说 |
C.天赋人权的思想 | D.社会契约的理念 |
6.
“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这体现的是( )
A.文艺复兴的人文追求 | B.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 |
C.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 | D.道家的自然达观理念 |
7.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A.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
B.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
C.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
D.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
8.
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春节晚会上它通常会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出现。它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独领风骚百年的原因有( )
①京剧本身浓烈的艺术魅力
②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③表演动作不拘一格,自由活泼
④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
①京剧本身浓烈的艺术魅力
②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③表演动作不拘一格,自由活泼
④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9.
2013年,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播出。下列某一时期关于汉字的评述错误的是( )

A.A | B.B | C.C | D.D |
10.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
①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②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①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②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1.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 |
12.
1918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上说:“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依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这体现了作者( )
A.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
B.追求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 |
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 |
D.强调国家富强的文明意识 |
13.
严复在1913年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材料实际表达了( )
A.对物质文明的崇拜 |
B.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肯定 |
C.对”西学”的全盘否定 |
D.对”国性民质”的质疑 |
14.
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研究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②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
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
④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
①研究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②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
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
④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