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它富含传统文化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材料二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材料三 从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北宋政府和私人都编辑和刊印了医药学或医方的书籍:属于医药学方面的有几次增订的《本草》等,属于医方的有《太平圣惠方》等。从唐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通贸易日益频繁,外国的香药如乳香、龙脑、蔷薇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因而在宋代官私编刻的医药学书籍当中,新药品种得以不断增加,至北宋末年所编刻的《政和经史证类本草》新增药品628种。北宋初年的医书都是辗转传抄的,其中所载经络俞穴部位很紊乱,仁宗初年,医官王惟一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刻画经穴,标注名称,铜人的铸造是北宋医生在医学上的一大贡献。此外,膏丹丸散等熟药的大量制作和应用,也是从北宋初年开始的,熟药的应用较汤药大为便利,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一大进步。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材料二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具体观念。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
材料一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材料二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材料三 从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北宋政府和私人都编辑和刊印了医药学或医方的书籍:属于医药学方面的有几次增订的《本草》等,属于医方的有《太平圣惠方》等。从唐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通贸易日益频繁,外国的香药如乳香、龙脑、蔷薇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因而在宋代官私编刻的医药学书籍当中,新药品种得以不断增加,至北宋末年所编刻的《政和经史证类本草》新增药品628种。北宋初年的医书都是辗转传抄的,其中所载经络俞穴部位很紊乱,仁宗初年,医官王惟一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刻画经穴,标注名称,铜人的铸造是北宋医生在医学上的一大贡献。此外,膏丹丸散等熟药的大量制作和应用,也是从北宋初年开始的,熟药的应用较汤药大为便利,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一大进步。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材料二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具体观念。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
2.单选题- (共7题)
3.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
A.传统地学与历史联系紧密 |
B.中国古代科技是经验性累计 |
C.传统地学的发展带有政治色彩 |
D.传统地学为农业生产服务 |
4.
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项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农政全书》 |
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C.张仲景编写了中医理论经典《伤寒杂病论》 |
D.《本草纲目》等科技巨著问世 |
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有很强封闭性 | B.长期领先世界 |
C.科学精神缺乏 | D.尚未形成体系 |
6.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更有“得意忘形”的至高境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结论中有误的一项是
A.这种画风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
B.“留白”的技法体现了道家的哲学观 |
C.中国古代山水画重视对意境表现 |
D.国画主要有文人画、山水画、人物画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