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742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3/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百年的第二次民族反思(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
请根据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2.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萌发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
材料二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三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透过材料二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举一例能佐证材料三观点的史实。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3)材料二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诗篇”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2.单选题(共14题)

4.
下列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文艺界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原因在于实行了一项重大方针,它是

小说《青春之歌》历史剧《茶馆》周恩来与小演员全影电影《五朵金花》剧照
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后者强调“理性”,是对前者“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
6.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
B.对自然界的研究
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
D.对人性的研究
7.
下图引发了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农民战争
8.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
9.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从这些对国画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国画的艺术特点是
①追求对自然景物的逼真描写
②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
③局限于时空的限制
④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
有关宋词繁荣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B.更能适应市民生活需要
C.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D.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11.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的是
A.量子论的提出
B.进化论的提出
C.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D.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12.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对中国维新变法运动起着促进作用的自然科学成就是
A.达尔文进化论B.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启蒙运动的各种学说D.社会主义理论
14.
被誉为洋务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B.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未超越洋务派的历史局限
15.
2014年9月18日,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座谈会。会上回顾了世界上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
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
C.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
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16.
我国把基础教育放在更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做法有
①鼓励社会力量办学②推动农村义务教育③加快课程教材改革④着手实施“211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7.
德意志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虽然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折磨,却能顽强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作品。对其中的一部作品,恩格斯给予高度的评价:“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有听过”。这部作品是
A.《蓝色的多瑙河》B.《小夜曲》
C.《命运交响曲》D.《天鹅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