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1题)
1.
1734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岸,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的传播 | 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C.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 D.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
2.
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斯通指出,“一场革命需要观念来添加燃料——没有观念,出现的仅仅是叛乱或政变”。以下史实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宗教改革引发英国光荣革命 | B.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爆发 |
C.人文主义推动文艺复兴运动 | D.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3.
卢梭认为良心和怜悯正是‘先于思考而存在的纯自然的感动”。“关于人的一个主要原理是:自然曾使人幸福而善良;但社会使人堕落而悲苦”。据此可知卢梭
A.利用自然状态遏制极端的私欲膨胀 | B.基于自然理念对近代文明进行批判 |
C.论证了民主共和政体存在的合理性 |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
4.
卢梭曾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表明卢梭的主张
A.完全背离启蒙运动宗旨 |
B.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
5.
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的微光”。这里的“微光”指的是
A.理性主义冲击着法国的封建专制 |
B.法国开始进入资产阶级大革命 |
C.伏尔泰葬入思想圣殿巴黎圣贤祠 |
D.波旁王朝正处在法国极盛时期 |
6.
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
7.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说:“启蒙是什么?启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己所招致的被监护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要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这表明启蒙运动的主要价值是倡导
A.个人独立自由 |
B.社会民主平等 |
C.宗教信仰自由 |
D.民众彼此认同 |
8.
法国史学家普罗夏松说: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欧洲人对巴黎的向往表明
A.启蒙思想在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
B.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欧洲的觉醒 |
C.巴黎公社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
D.法国工业化模式成为欧洲蓝本 |
9.
托克维尔说:“一个中央政府,不管它如何精明强干,也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依靠自己去了解一个大国生活的一切细节。”这表明他主张
A.尊重人民主权原则 |
B.实行三权分立 |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D.进行地方分权 |
10.
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
B.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
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
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
11.
伏尔泰曾说:“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一种身高5尺的小动物竟不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永恒的法则”指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
B.“永恒的法则”通过“数学与实验”方法获得 |
C.“随心所欲地行动”指的是人类活动缺乏道德约束 |
D.伏尔泰的目标是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永恒的法则” |
12.
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A.法家的法治思想 | B.道家的无为思想 | C.儒家的仁政思想 | D.墨家的非攻思想 |
14.
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A.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
B.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
C.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
D.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
15.
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巨著《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人员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拥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见解
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 B.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 |
C.深刻影响了英美等国议会制度的建立 | D.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
16.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教会制定的法律,非经政府批准,不应有丝毫权力。雅典和罗马之所以避免了一切宗教的争论,就是因为有这种预防办法。”这表明伏尔泰要求()
A.实行教会和国王共同管理国家 | B.实行政权和宗教分立 |
C.反对君权神授 | D.限制天主教会的权力 |
17.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
B.人民主权说 |
C.自由平等 |
D.三权分立学说 |
18.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时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材料中“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法治思想 | B.基督教信仰 |
C.启蒙思想 | D.马克思主义 |
19.
有学者分析,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上层精英一直把民主看作洪水猛兽。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这些先哲们,对民主最大的恐惧是所谓“多数暴政”。而19世纪中期,“到处都在促进民主”。这位学者认为民主制度形成的动力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
B.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 |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
D.欧洲君主制普遍瓦解 |
20.
有学者研究发现,自18世纪初开始,法国出版的神学书籍下降,科学奇事、世俗文化和艺术书籍比重日增,各种传统形式的文学书籍维持不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 | B.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
C.受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 D.社会思想正发生深刻变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