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72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镰、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探究。
群星闪烁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分道扬镳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西学东渐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2.单选题(共5题)

2.
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A.温故而知新
B.兼相爱、交相利
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弱者道之用
3.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4.
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说: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所探究的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出现这种观念的根源是
A.个人主义迅速成长
B.平民地位不断提高
C.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D.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5.
古代希腊文明萌芽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下列言论体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是
①知识即美德
②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人非工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
只要仔细地阅读《论语》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就不难发现二者都有其中心概念。二者的“中心概念”分别是指
A.“仁”“感觉”
B.“礼”“德性”
C.“仁”“德性”
D.“礼”“道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