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源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悉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进一步阐述:“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世纪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地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动乱残局的人,一定是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给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动乱——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善变”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1)根据材料一并结构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和梁启超思想的异同点,并指出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据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源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悉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进一步阐述:“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世纪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地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动乱残局的人,一定是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给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动乱——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善变”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1)根据材料一并结构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和梁启超思想的异同点,并指出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
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权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民本与民主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前夜,中国思想界虽有过明清之际黄宗羲、龚自珍等思想家的民主启蒙,但专制的大旗一直难以撼动。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兴起,近代仁人志士们开始在中国掀起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民主启蒙”。从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推崇到洪仁轩的“以收民心公议”……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阶级,各自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都有自己独特的政见和施政方案,但无一例外地共同参与了这场对民主的追求与向往。这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民主思潮从酝酿到发展,从发展到转型的变迁历程。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传统文化与***民主思想的逻辑中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体现,以及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必然性。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
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权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民本与民主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前夜,中国思想界虽有过明清之际黄宗羲、龚自珍等思想家的民主启蒙,但专制的大旗一直难以撼动。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兴起,近代仁人志士们开始在中国掀起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民主启蒙”。从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推崇到洪仁轩的“以收民心公议”……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阶级,各自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都有自己独特的政见和施政方案,但无一例外地共同参与了这场对民主的追求与向往。这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民主思潮从酝酿到发展,从发展到转型的变迁历程。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传统文化与***民主思想的逻辑中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体现,以及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必然性。
2.单选题- (共7题)
3.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 |
4.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表明宋朝
A.儒学得到了较大发展 |
B.技术革新推动文化发展 |
C.政府十分重视士大夫 |
D.儒者地位得以迅速提高 |
5.
文化元典是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留存的独特的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典籍。下列文化元典能反映中国春秋时代前黄河流域民众生产和生活情况的是
A.《道德经》 |
B.《诗经》 |
C.《离骚》 |
D.《孟子》 |
6.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走红中国。其中有一道根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作者
A.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
B.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
C.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
D.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
7.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中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的高度评价。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南发明于春秋时期 |
B.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南宋 |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
D.火药在唐朝应用于军事 |
8.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
B.引介西方理论 |
C.倡导维新变法 |
D.颠覆孔孟学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