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1)请结合“人物速写”并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
(2)分别概述这四组人物的派别及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人物编号 | 人物速写 |
① | 号“饮冰室主人”,人物速写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
② | 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
③ |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
④ | 《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 |
⑤ |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
⑥ |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
⑦ |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
⑧ | 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
(1)请结合“人物速写”并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
(2)分别概述这四组人物的派别及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含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含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单选题- (共16题)
3.
“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为君主立宪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5.
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A.前者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也反对封建专制 |
B.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
C.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 |
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 |
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代书法艺术发展特点的是
A.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个性化趋向明显 |
B.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出现了一批著名书法家 |
C.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书法艺术注重规范法度 |
D.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
8.
20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奢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报纸和广播 | B.铁路与飞机 | C.电视和电影 | D.网络与漫画 |
9.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的哪句话可以最恰当地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
A.他和牛顿共同创立的经典力学,使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 |
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
C.他和牛顿一样,为经典物理学的创立做出卓越贡献 |
D.进化论掩盖了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
11.
洋务派的出发点:“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洋务派办教育、办海防、办工业,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 B.在上层建筑领域学习西方 |
C.洋务派要实施新政 | D.学习西方的科技 |
13.
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
C.细胞学说的提出 |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
14.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A.“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
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
C.20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 |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
15.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A.19世纪60年代创作素材极其缺乏 |
B.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
C.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
17.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代的产物 |
B.它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失望 |
C.当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弊病开始暴露 |
D.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 |
3.选择题- (共10题)
24.
《水浒传》的作者是{#blank#}1{#/blank#},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blank#}2{#/blank#}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25.
《水浒传》的作者是{#blank#}1{#/blank#},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blank#}2{#/blank#}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