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67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彼特拉克《阿非利加》中说:“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分析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字体一览表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统一文字,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更便于书写。隶书出现后很快流行起来。楷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一直沿用至今。后来民间又产生了草书、行书等字体,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

——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材料三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通过了钱玄同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1935年,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但该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对而颁布了“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的训令,简化字运动夭折。但是,简化字运动在人民群众仍旧继续进行着,特别是红军解放的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简体字。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

——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回答:
(1)依据材料归纳汉字演化历程的特点。
(2)分析新中国推行汉字简化政策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徐光启生平事迹摘要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与耶稣会士利玛窦第一次晤面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在南京由耶稣会士罗如望受洗加入天主教,获教名保禄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中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和《测量法义》
万历三十六年-万历三十八年,整理定稿了《测量法义》,作《勾股义》一书,探讨商高定理;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作物引种、耕作试验,作《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与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撰写了《简平仪说》《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和《夜晷图说》。
万历四十年(1612年),向耶稣会教士熊三拔学习西方水利,合译《泰西水法》6卷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在房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进行各种农业实验,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等书
天启五年(1625年),增订、批改以前所辑《农书》,经过勤奋钻研,日夜笔耕,终于在天启七年(1627年)完成了《农政全书》的初稿。
崇祯二年(1629年),擢升礼部左侍郎。主持开局修历
崇祯三年(1630年),升任礼部尚书
崇祯四年(1631年),陆续进献历书多卷,即《崇祯历书》
崇祯五年(1632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依据《明史·徐光启》编辑
回答:
(1)依据材料概述徐光启生平(不得照抄材料)。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能够编成《农政全书》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
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
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
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
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
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单选题(共14题)

5.
孔子强调“仁”,即普遍的爱;又强调“礼”,即遵守周礼的规范。据此可以看出,孔子的儒家学说侧重于
A.重建社会秩序
B.改善百姓生活
C.实现政治平等
D.消除贫富差别
6.
《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B.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C.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D.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7.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里的“觉醒”是指
A.人们开始摆脱神明的约束
B.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出现
C.人们开始重视道德的约束
D.民主精神和民主政治完善
8.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抨击教会的腐朽
③提出人民主权学
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
马丁·路德在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对赎罪券的时候,并没有发起一场宗教改革的打算,但当《九十五条论纲》贴出后,引起强烈反应,并很快演变出席卷全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运动。这说明当时
A.教皇失去了对社会的影响力
B.世俗权力已经超越教会权力
C.人们的宗教观念已非常淡薄
D.天主教会是社会矛盾的焦点
10.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使因行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
B.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设计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11.
普罗泰戈拉把社会或者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种主张
A.适应了民主政治的需要
B.不利于国家观念的强化
C.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D.体现了反奴隶制的精神
12.
“康德对自由的认识是,一方面它不是在(外在的)经验中,另一方面它又不是随意的。”在这里可以看出,康德认为“自由”的实现应当
A.建立严密的法制
B.贯彻公认的法则
C.维护多数人利益
D.遵守具体的限制
13.
明清以来,我国民间有许多保护神,如玉皇、如来、姜太公、诸葛亮、关羽、观音、樊梨花、刘金定之类。这些保护神的确立主要来自于戏剧形象。这表明
A.民间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深受戏剧影响
B.戏剧演出影响民间价值观的内容
C.古代和近代的法律不保护下层民众
D.下层民众价值观与儒家背道而驰
14.
蔡伦于公元105年研制成“蔡侯纸”,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才逐步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这说明
A.国家分裂阻碍新技术的推广
B.魏晋时期文化教育比东汉发达
C.魏晋时期手工业比东汉发达
D.当时新技术的推广过程比较长
15.
下面是关于战国时期“司南”的一些记载或看法。这些记载或看法说明
作者
记载或看法来源
内容
鬼谷子
战国《鬼谷子·谋篇第十》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杨琳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年第3期
王振铎构拟的勺形司南受到一些人的否定,但否定者对原始文献的解读问题更多,难以成立。尽管我们今天还未能用天然磁石复制出可以指南的勺形司南,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勺形司南
刘秉正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年第3期
笔者从1956年开始对此提出质疑(指对司南是勺形的质疑),1985年又提出司南可能既是北斗又是官职之说
 
A.“司南”不是勺形的
B.“司南”就是勺形的
C.“司南”是指北斗星
D.战国时已有“司南”
16.
《后汉书·蔡伦传》(南朝刘宋范晔著)认为造纸术是蔡伦在公元105年发明的,并且记载了造纸的原料和方法;《三辅旧事》(东汉后期赵岐著)中记载了汉武帝时有人使用过纸;《汉书·赵皇后传》(东汉班固<公元32年-92年>著)记载了汉成帝时有人使用过纸。这些记载说明
A.西汉时已经发明了造纸术
B.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技术
C.东汉发明纸的证据不可靠
D.造纸术确实是蔡伦发明的
17.
下表内容是人们对《本草纲目》的评价。这些评价的共同点是
姓名
时代及地位
评价
王世贞
明代著名文学家
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
鲁迅
近代著名文学家
但里面却含有丰富的宝藏,自然,捕风后捉影的记载,也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大部分的药品功用,却出历久的经验
达尔文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李约瑟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家
16世纪中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
杨津涛
当代学者
《本草纲目》并不是一部值得高度信任的医药典籍。真正读过《本草纲目》的人,应该很容易看出这一点。
 
A.对《本草纲目》评价比较客观、全面
B.认为《本草纲目》是科学严谨的
C.认为《本草纲目》是百科全书式著作
D.肯定了《本草纲目》的重要性
18.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仔细观察下列文物,其中对研究奴隶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