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县红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660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3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寻求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受历史演化和文化结构所规定之逻辑的推动,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之于器物文明的落后,继之又认为政治制度的僵化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后搞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工艺技术以改造中国物质文化的洋务运动,和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制度文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得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失败的结论,因而又有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彻底批评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儒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摘编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亦即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长期侵略形成了鲜明对比。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征。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持何态度。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什么态度?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该观点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2.单选题(共14题)

3.
史学家陈衡哲在评论欧洲某一历史运动时说道:“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这里所说的“反动”主要指的是
A.否认宗教神学
B.享受现世人生
C.追求高雅精致
D.反对君主专制
4.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D.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5.
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人身自由
B.思想自由
C.推翻专制
D.主权在民
6.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使你既不属天,也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材料反映出
A.神权时代的德国社会状况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
C.启蒙运动时期的反对专制
D.宗教改革时期“与上帝对话”
7.
尼采说:“悲剧恰好证明,希腊人不是悲观主义者。”他还说:“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遏而欢心鼓舞。”这反映出古希腊戏剧的悲剧创作
A.表达了对人文主义的哀伤
B.蕴含着人文主义情怀
C.弥漫着现实主义情怀
D.以悲观、牺牲为主题
8.
1734年,流亡英国的伏尔泰将其在英国的见闻和思考写成《哲学通信》在法国出版。6月10日巴黎最高法院判决该书“危言耸听,反对宗教、美德和人们对政府权利的尊重”。当天,书被巴黎行刑者当众“撕毁并付之一炬”。这反映出
A.法国与英国处于敌对状态
B.启蒙运动的高涨令法院恐惧
C.启蒙思想的传播冲击了法国社会
D.伏尔泰以自由、平等为宗旨
9.
一位法国书商的订书单:“这是我要订购的哲学书籍,列表如下:《穿着睡衣的修女——被揭穿的基督教的书》《东方专制制度起源的考察》《自然之道》……”这份订书单可能写于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8世纪
10.
下表中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论点
论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对任何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人的重要性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
 
A.二者的论点与论据都正确
B.二者的论点与论据都不正确
C.甲的论点正确、论据不正确
D.乙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
11.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C.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12.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
②印刷术为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3.
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理论,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的积极作用。其继承了
A.汉赋辞藻华丽的特点
B.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
C.楚辞浪漫主义的风格
D.小说通俗易懂的特点
14.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这表明魏源
A.倡导“开眼看世界”
B.主张进行变法维新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又说“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这说明陈独秀
A.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B.对孔子有着矛盾的心理
C.对儒家文化的态度摇摆
D.能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
16.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B.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C.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D.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