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658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进行了长达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四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3)材料四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至2009年10月)
地区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
70
94
87
21
10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材料三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2.单选题(共24题)

3.
某作品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笔法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因其关注点是人,所以被称为“人曲”。该作品应该出现于
A.智者学派孕育时期
B.文艺复兴运动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4.
《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B.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C.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D.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5.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与冲破这一层纱幕直接相关的思想体系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自由主义
D.马克思主义
6.
文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对课程的设计围绕着教育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
A.蒙昧主义思潮
B.人文主义思潮
C.理性主义思潮
D.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7.
某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体现了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
C.天赋人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
8.
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  )
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B.主张天赋人权
C.实行开明君主制D.提倡进步和理性
9.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论
10.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
B.获得劳动权
C.争取人身自由权
D.享有政治参与权
11.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2.
“角色——有偿家教,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政府的民主政治”,符合上述说法的哲学家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孔子
D.墨子
13.
某西方学者评价一位著名思想家,认为他“既是1688年英国革命的首要辩护人,又是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先驱”。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洛克
D.卢梭
14.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15.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坚决反对
A.灵魂得救只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B.灵魂得救靠上帝的预先安排
C.灵魂得救必须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
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16.
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蒙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
C.禁欲主义思想D.浪漫主义思想
17.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A.反对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18.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19.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20.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21.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的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2.
***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到我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的这些言论所针对的是
A.大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说明
B.中央关于抗战胜利后的政策
C.大会关于***思想的阐述
D.中央关于重庆谈判的安排
23.
孙中山说:“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是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
B.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
C.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基础
D.是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
24.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
25.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A.食品流通领域B.空间技术领域C.农业科技领域D.文化教育领域
26.
“到1956年初……党内对知识分子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宗派主义,学术研究存在‘舆论一律’的严重制约,学习苏联经验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对此,***提出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C.文艺工作者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3.选择题(共1题)

2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全面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城市,如果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积极推广农村的这些基本经验,那么,也可以开创新局面,取得巨大的成就。分析上述类比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