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655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列宁曾说,“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智慧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而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材料二
马西莫·菲尔波精辟地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辉煌,成为数十年间杰出的艺术家们荟萃的中心,如果没有教会的大量订货和教皇与红衣主教们用之不竭的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前提之一。”
——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三
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的社会前提。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2.单选题(共15题)

2.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
A.《道德经》B.《论语》C.《春秋》D.《礼记》
3.
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抑商政策的松动
4.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盛行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5.
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民贵君轻
D.有教无类
6.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A.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7.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C.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8.
西方文化看重个性,更多的是从人性自由的角度去理解生机蓬勃的个性。这种文化传统最早的体现是古希腊(  )
A.克里特文明B.迈锡尼文明
C.发达的海外贸易D.人文主义精神
9.
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C.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10.
达·芬奇曾在笔记中写道:“艺术家必须留意到,当人们受到强烈的心理震荡来不及思考时那一瞬间所表现出来的姿态。”他的画作即使取自宗教题材,也能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最能反映上述思想的画作是(  )
A.《最后的晚餐》
B.《蒙娜丽莎》
C.《西斯廷圣母》
D.《大卫》
11.
从下列图片可以看出,古希腊先哲思想的共同点是(  )
A.关注社会B.人文主义C.探索自然D.个人主义
12.
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说道:“通过它(文艺复兴),欧洲第一次被鲜明地分成有教养的阶级和没有教养的阶级。”这说明文艺复兴的不足之处在于(  )
A.造成阶级分化B.阻碍文化发展
C.缺乏群众基础D.造成文化断层
13.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14.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段材料主要反映
A.三大发明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B.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
C.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决定作用
D.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15.
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16.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