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652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近几年,海口和全国各地一样,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近代以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已逐渐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没有受到过梁任公他的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一个象法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
——余秋雨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从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简要概括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要影响。
(2)与梁启超等维新思想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关于宋代文化的研究,吸引着不少国外的历史学家,因为宋代是个特殊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回忆录》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文化“最具魅力”的主要表现。并简要指出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做学知识,指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历史进程问题的基本内容。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思想核心和奋斗目标是什么?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2.单选题(共24题)

4.
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
A.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
B.用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
C.提高儒学社会地位以消灭诸子百家
D.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5.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6.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什么思想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7.
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
A.人的理性意识的重要性
B.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
C.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
D.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
8.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具有自由的精神,都应该由自己来统治自己,所以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材料中他所强调的是
A.建立以法治国的法制国家
B.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
C.权力之间要相互制约平衡
D.法律面前应一律人人平等
9.
“一个人怎样才是义的,那就是惟独因信”。在该思想的影响下,不符合事实的是
A.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被削弱
B.德意志出现德文版《圣经》
C.教徒反对事功和繁琐的教仪
D.西欧的世俗王权逐渐衰落
10.
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意B.花鸟画,浓墨重彩
C.人物画,形神俱备D.文人画,重视写意
11.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C.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2.
有不少学者喜欢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其中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宋代时,他们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不能佐证上述观点
A.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B.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C.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D.《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13.
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把中医作为国粹的理由是:中医学博大精深,医学理论、施治思想和药物总结十分丰富,其中系统阐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理论和辩证施治原则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4.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
学习历史时,看到有这样的一则材料:“这一新发明的起源,就潜藏在三项更古老的发明中:纸张、拓片和雕刻印章。”“这一新发明”指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电报
D.互联网
16.
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靠中国“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这表明李大钊
A.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
B.主张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
C.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
D.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
17.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孙中山
D.胡适
18.
“(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A.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D.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19.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陈独秀——孙中山
B.孙中山——陈独秀——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陈独秀
D.陈独秀——孙中山——曾国藩
20.
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行事“相反”是指( )
A.抗击英国侵略者B.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1.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建设社会主义
22.
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
B.致力谋求实现社会公平
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
23.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24.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入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25.
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下列不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D.***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6.
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27.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D.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3.选择题(共1题)

28.下列有关金属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