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l-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0-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0-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0-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2.
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明)文征明书《后赤壁赋》

图二(明)杨柳青 图三(清)曹雪芹绘画《连年有余》《红楼梦》插图)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题目。

图一(明)文征明书《后赤壁赋》

图二(明)杨柳青 图三(清)曹雪芹绘画《连年有余》《红楼梦》插图)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题目。
2.单选题- (共9题)
3.
《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段话说明
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
B.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
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
D.古希腊哲学具有科学精神 |
4.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
C.“知识即美德” |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6.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
C.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 |
D.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要增加 |
7.
电影《梅兰芳》的热映使公众进一步走近了这位“蓄须明志”显民族气节的文化名人。据报道,在京剧艺术家中,梅兰芳出访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这说明
A.京剧是世界最有影响的剧种 |
B.梅兰芳对京剧艺术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
C.京剧艺术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
D.作为“同光十三绝”的梅兰芳德艺双馨 |
10.
关于元杂剧,元人胡祗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这是说元杂剧( )
A.产生的背景复杂 | B.反映的内容丰富 |
C.演出的情态逼真 | D.刻画的人物生动 |
11.
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的原因是
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 |
B.朝廷扬“雅部”而抑“花部” |
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 |
D.昆曲脱离广大民众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