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4题)
1.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
2.
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戏曲的精华 |
3.
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 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
4.
上海师大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
D.激进民主派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5.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
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
D.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 |
6.
《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而就在佩理到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以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 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 |
C.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 D.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
7.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已不在适应时代的需求 |
B.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
C.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
D.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
8.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子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先生《狂人日记》这部作品:( )
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 ②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③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 ④全面否定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 ②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③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 ④全面否定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A.①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④ D ①②③ |
9.
当代旅澳中国著名油画艺术家沈嘉蔚先生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从图片中,能够获取的主要信息有:

①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产物
②主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
③新思想在北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④体现了新旧并存的特点

①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产物
②主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
③新思想在北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④体现了新旧并存的特点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0.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改变这种状况,陈独秀 :( )
A.参加辛亥革命 | B.掀起新文化运动 |
C.领导五四运动 | D.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
11.
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
A.中体西用 | B.“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
C.君民共主 |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12.
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之一胡适曾说:“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
A.魏源的《海图图志》 |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
C.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 D.严复的《天演论》 |
13.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 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
14.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
B.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
C.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
D.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
2.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